「愛因斯坦」這名字,現已成為「天才」的同義詞,但愛因斯坦的天份,沒有在嬰兒時期就展現,1879年在德國出生的他,據說3歲才懂說話,但上學後成績不錯,自然科學尤其優異,這大概跟他自小愛讀科普書籍有關。
被崇拜感到「沒品味」
愛因斯坦17歲就入讀著名的瑞士ETH理工學院,但天才也受挫,畢業後未能如願找到教職,終於由同學父親介紹,當上瑞士專利局的技術鑑定員。他沒虛擲光陰,卻利用公餘時間鑽研科學,1905年26歲即發表了六篇劃時代論文,其中一篇首次提到了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另一篇則提出了著名的E = mc2質能轉換公式。這一年後來被稱為奇蹟年,愛因斯坦的天才也舉世聞名。
這位現代物理學之父,也曾想過自己「天賦異稟」。他曾說:「正常成年人絕不會停下來思考空間與時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他童年時都想過了。但我的智能發展並不順利,結果呢,我成年後才對空間與時間發生興趣。」
愛因斯坦對於自己受到崇拜,也很不以為然。1921年,已經名滿全球的他初訪美國,所到處都有群眾爭睹他的風采,令他很惶惑,他認為許多人都有才華,「挑出少數人來崇拜,並不公平,更沒品味」。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