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因子突變致非煙民患癌 <br>第二代標靶藥 延遲肺腫瘤發大

細胞因子突變致非煙民患癌 
第二代標靶藥 延遲肺腫瘤發大

【《蘋果》記者日本福岡報道】
肺癌並非吸煙才會患上的疾病,非吸煙者因肺癌死亡的數字近年於全球已排行第七。亞洲非吸煙肺癌個案常見與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簡稱EGFR)突變有關。一項有本港病人參與的全球研究發現,亞洲區EGFR突變病人接受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後,腫瘤停止發大的時間,較接受傳統化療藥物的病人延長一倍。
記者:陳凱迎

有參與此項全球研究的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日前在亞太地區肺癌會議發表亞洲病人部份的研究數據。他指,透過干擾EGFR的運作,從而抑制肺癌細胞生長的第二代標靶藥物較傳統化療藥更有效控制病人情況。研究涉及25個國家或地區的EGFR突變病人,包括本港、日本、台灣及歐洲等,參與病人均屬新症,未接受任何治療,但確診肺癌時已屆晚期。230名病人屬實驗組,接受新標靶藥Afatinib治療;另有115名病人則為對照組,接受傳統化療藥治療。
研究人員分析09年8月至去年2月數據,發現新藥治療的病人腫瘤停止發大時期中位數為11.1個月,較對照組的6.9個月長近61%。針對亞洲區EGFR突變病人,使用新藥的病人,腫瘤停止發大時期也較對照組長近64%,當中佔EGFR突變九成的Del19或L858R突變病人,腫瘤停止發大時期更達13.6個月,較接受化療藥的6.9個月,長近一倍。

惟九成人現副作用

但新藥導致約九成病人出現肚瀉及皮膚出疹等副作用,亞洲病人尤其普遍,接受傳統化療藥則僅分別15%及8%出現這兩種問題。此外,有四名接受新藥的病人參與研究期間死亡。莫指,未有證據顯示這些病人的死因與新藥有關,並指上述研究同時顯示,新藥較傳統化療藥出現較少嘔吐、疲倦或白血球偏低等不良反應。他表示,該新藥正等候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認可,但本港部份有需要病人已透過醫生特別訂購使用。
細胞表面存在不同受體,當這些受體出現突變,便會令癌細胞出現,各種受體中則以EGFR突變最為普遍,但醫學數據顯示,越來越多EGFR突變病人對傳統化療藥或第一代標靶藥物出現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