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媒窮追猛查之下,房屋署終於扛不住了,說自從六月以來,已四次發信給梁振英,要求解釋,結果卻不獲回應,所以,不查梁家大宅,實在是出於無奈,人家不開門,怎麼查!
其實這種事情,屋宇署、食環署經常會遇到,比如有些刁民家居漏水影響鄰居,或家中堆滿垃圾影響衞生,屋宇署、食環署發信警告,數次不果,派人上門檢查,如果屋主使刁,不肯開門,按照香港法律,署方人員沒有法庭手令,不得隨便闖進去檢查。
梁振英大宅僭建,也作如是觀,就當屋宇署碰到刁民好了。
這麼說,豈不是將特首等同刁民了?這就看你用什麼語言藝術來解釋。身為香港特首,如果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與香港市民不分彼此,關係如魚水,那是多麼融洽的事情。既然香港市民中有不少刁民,刁民也是香港市民,那特首就不可以歧視他們,排斥他們的生活行為,於是,適當地融洽一下,效仿一下,也有助互相溝通。
所以,梁振英不理會屋宇署的查詢,完全是一種爭取香港刁民認同的行為藝術,不使一部份香港刁民有受歧視之感,由此增強社會和諧。因此,在這件事上,屋宇署做法正確,梁振英更有遠大的視野,最多事的,是香港傳媒,既不了解屋宇署苦衷,又屈解梁特首扮刁民以身餵虎的良苦用心。這麼藝術地解釋一下,你會不會覺得梁特首好人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