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推出買家印花稅(BSD)等辣招剛滿月,客觀效果是遏市不遏價,其間二手交投急跌五成,但整體樓價幾乎紋風不動,只有部份屋苑輕微回軟。經紀現時已經部署天凉好過冬,留力冬眠至春節後,到時發展商開始給力推新盤,銀行又要為新一年度按揭指標搶客,再來播種收成。
其實市場不應感到意外,印花稅作為樓市降溫的手段,從來衝擊都集中在交投多於價格,與內地及新加坡的經驗如出一轍,都是一遏就水盡鵝飛,但樓價回吐的效果不明顯,影響也可能短暫,招的重量與效果之輕,往往不成正比。
全球出招 為樓市降火
從實際證據來看,加印花稅是否有效遏止樓價,仍未能蓋棺定論,不過你有你說冇用,但監管當局面對樓市勢如破竹,擔心影響經濟穩定及金融安全,硬着頭皮都要出招。我最近留意到,原來除了大家熟悉的新加坡及澳門,近期急推遏樓市措施外,世界各地同樣面對QE3之苦,也要急謀對策。
德國央行月中便討論過遏樓市措施,擬限制按揭成數。事關當地樓市因為低息及作為資金安全港,被俄羅斯資金源源流入搶樓。當地七大城市樓價去年已升9%,今年還可能升11%,當中以柏林及慕尼黑炒味最濃。有遠慮者甚至擔心,德國會發生美國80年代的儲蓄及貸款機構危機(S&L Crisis)。
同一時間,剛於7月才酌情要求按揭生意較大的銀行提升資本要求的瑞士政府,又再研究遏抑按揭增長。
剛步出金融危機的冰島,亦擔心被高樓價折騰,意圖限制資金進入樓市。
樓市炒風勁,連立立亂的以色列,亦不能倖免。當地樓價自2010年以來升近兩成,特拉維夫一個三房或四房單位,早幾個月也升至近500萬港元。高樓價引發去年多宗示威,部份居民甚至因為負擔不起而住在帳幕。鑑於當地按揭貸款大增,以色列央行月初已出手,將投資者的按揭成數限制於五成,這已經是以色列央行兩年多以來三度出招。
何時復常 要睇美國頭
香港與這些國家的共通點,都是經濟與樓市表現有脫鈎的迹象,歐洲國家的經濟固然疲不能興,就算以色列也好不了多少,所以會出現一邊減息刺激經濟、一邊出招遏樓市的怪狀。香港及新加坡的GDP也受累外貿,分別按季微升0.3%及倒退5.9%。
好明顯,這是傳統的資金市形態,亦進一步印證QE3只會谷肥資產,但對實體經體缺乏有力刺激,連泛起的財富效應也未能力挽狂瀾。今趟樓市狂潮源於低息及游資充斥,各地政府築起的城牆,頂多減少衝撞,但要炒風有明顯收斂,以及樓市回復與經濟表現相稱的健康發展,恐怕還是要睇美國頭,待其樓市及經濟的魂魄完全返齊,在此之前,大家只能頂得一陣得一陣。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