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香港人要自治的聲音越來越高漲,不少人將聯滙拖下水,將香港物價、資產價值上升、內地熱錢流入等帶來的經濟問題都向聯滙扣帽子。筆者也見過網上流傳「要自治,就要自我操縱貨幣政策」的相關言論。在下大惑不解,為甚麼貨幣浮動與否、掛鈎與否,都是中共對香港施壓的政治問題?
假如今天人民幣兌美元不斷貶值,即港幣兌人民幣升值,他們的道理該怎麼樣倒轉過來?香港人購買力上升,到內地消費大吃大喝,是誰給誰好處?此外,屆時從內地流入香港的資金只會更多,而非減少!投資到不斷升值的香港貨幣資產不是更吸引嗎?
內地資金流入,明顯是因為內地人希望將手上的人民幣轉為港幣資產,純粹為了「走難」,逃避內地的政治風險。只要內地與香港政局不變,這個「走難」動力並不會停歇。此時會有人說:「讓港幣自由浮動,資金流入,幣值上升,令兌換港幣成本上升,熱錢自然不再流入,香港的通脹及眾多經濟問題就會得到解決。」這可行嗎?
試想,如果內地人只為避險,不計成本,照樣將內地資產轉為港幣資產,不理性(對於某些分析員而言)的熱錢流入會先把港幣價值大幅拉高,即本地生產成本大升,香港經濟不倒才怪。日本正正是幣值長期過高的受害者。雖然日本與香港的經濟結構不盡相同,但其經驗絕對可以借鑑。日圓自一九八五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後,被迫兌美元升值,其後一直高企不下,大大影響其貨物出口,直接導致日本陷入「消失的十年」。雖說香港的製造業已今非昔比,但轉口業、旅遊業等會受滙價直接衝擊,長期幣值被拉高,不利經濟增長,因此筆者並不建議港幣自由浮動。
香港政府可掌控獨立的貨幣政策,是好是壞?首先,筆者不認為香港有掌管貨幣政策(簡單而言,即調整利息率以控制經濟走向)的人才。於政治操控日趨廣泛的香港,中央銀行很可能成為政治家的工具,屆時或出現胡亂發鈔、經濟滯脹的局面。其次,香港經濟規模相對小,全球資金流竄會輕易左右香港銀行的息口,香港自行制訂貨幣政策的作用根本不大。
於全球經濟體系都在「鬥」發鈔、「鬥」貶值的年代,把港幣升值,甚為不智。聯滙不是不可改,但不應該是這時刻。筆者建議香港人要忍要守的主因是,我已大概看到中國經濟要停滯下來的一日。當內地經濟不再高速發展,人民幣價值有可能只升不跌嗎?
楊汝昌
經濟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