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高中課程被指過多,教學時間不足,教育局調查顯示,多達83%學校的首屆新高中學習課時未達標。當局正進行課程修訂諮詢,其中一個方案是將三年課時大減300小時至2,400小時,並刪減24科科目內容,中文科選修數目減半至最少兩科,短期內數學等12科不推校本評核等(見表)。
課程檢討由教局和考評局共同進行。當局昨發出兩部份問卷,收集校長和科主任對課程及公開試意見,明年初公佈短期階段修訂。
新高中課程以每年190上課日設計,三年共2,700課時,但估算失誤,多數學校需在假日補課。教育局收集453間中學的資料,發現只有78間或17%首屆新高中課時達到或超過2,700小時,其餘83%都低於指標,15%更少於2,200小時,最少只有1,792小時,不及最多3,641小時的一半。
教局提出三個縮減課程建議,分別是2,400、2,500及2,600小時。為可縮減課時,當局提出刪減各科內容。中文科修改建議較多,其中校本評核由五項減至三項,取消日常課業及其他語文活動,選修單元由四個最多減至兩個;建議取消試卷三聆聽能力或試卷五綜合能力考核而合併為一卷;針對學生文言文答題表現欠佳,擬提供若干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
押後數學科校本評核
通識科的校本評核已決定由六項大減至兩項,中長期目標縮減現有六個單元或將個別單元改為選修。
數學科原定2016年開始校本評核,建議連同體育和企會財科再度押後;中國文學、地理等九科的校本評核也讓學界選擇如期在16年推行或延至2019年。津中議會主席林日豐表示,學界普遍認為減至2,500課時較可取,也不致影響國際認證。他指出,中文科老師批評校本評核數量多;而數學科也不太需要校本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