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佛山詠春堂堂主:葉問拳頭硬骨氣更硬

元氣堂:
佛山詠春堂堂主:葉問拳頭硬骨氣更硬

十年磨劍,王家衛《一代宗師》下月終於打到來。由電影《葉問》引發的詠春熱了幾年,當今天連大老闆羅康瑞都走出來說自己是詠春門人,動用200萬拍紀錄片,在佛山建詠春堂,記者的第一個反應是:係咪抽水?但詠春堂堂主雷明輝師傅說:「他是我師兄,比我入門更早幾年。」雷堂主功夫高,詠春界中只服師公葉問一人,他說:「師公好硬淨!」
記者:何兆彬 攝影:蔡家輝

200萬拍紀錄片

雷明輝:「父親學楊家太極,因為一個師叔伯說學詠春很快就能用,爸爸就帶我去學。媽媽曾怕我蝦細佬不讓我學,但我爸又偷偷拿錢讓我去。」

「當年我學過詠春幾年,練功很辛苦,雷師傅比我入門遲,初時我仲可以蝦到佢!」瑞安大老闆羅康瑞:「後來我去了澳洲讀書,之後幾十年一直在拼事業,功夫都擱下了,不過詠春教曉我的道理,我一直用在生活、事業上。」今日瑞安發展佛山,用「上海新天地」同一概念,發展成「嶺南新天地」,其中有樓盤有商場,也建了詠春堂,同時花200萬拍詠春紀錄片,成了整個項目的主題。有人會問:「用詠春來包裝賣樓盤?」文化版記者關心的,反而是他賣的詠春是否真功夫?紀錄片得半小時,花200萬拍堪稱巨資拍攝,出來的效果類似Discovery Channel節目,找找科學家測試功夫(例如出拳時師傅的重心、出拳時肌肉的鬆緊,但雷師傅說可惜測不到詠春拳頭的滲透力),片中的旁述及主持是羅康瑞大老闆,由他講詠春哲學──例如中線理論,變成了「做人要分輕重,先顧好自己才顧別人」云云,難免給人三毫子哲學之感,又有「廣告特輯」之疑。反而,嶺南天地中的「詠春堂」倒是實在得多,羅請來雷明輝作堂主。雷師傅早前在港台武術節目《功夫傳奇》之中亮相,人氣急升,起初以為羅老闆只是貪他名堂夠響,但原來二人相識數十載。雷師傅師承葉問弟子何金銘,「我師傅真的是葉問嫡傳,跟他最久,但他人際關係麻麻哋。他是好人,但為人太直,易得罪人,結果葉問堂竟然沒有他的名字!」

羅大老闆二十多年沒操拳了,跟雷師傅只裝模作樣的摸了一兩下。

紀錄片首映,焦點落了在羅太朱玲玲身上。

教拳,兩位徒弟只學了一年。

李小龍洋樓換木人樁法

雷師傅學拳40年,只服葉問一人。其實他只見過葉問幾面,「我見到問公時他已是躺着的了,當年14歲初學拳,不會常常跟師傅出外的,過得一兩年問公就走了。」他常跟師叔伯談起葉問生平,都說問公功夫一流,「當年贊先生傳詠春予華公(陳華順),再傳問公(葉問)。問公到了聖士提反讀書,常跟鬼仔打架,打到班鬼仔驚,在學校已略有名氣,後來問公再遇見璧公(梁璧),據說一搭手,黏橋即飛,你想走都唔得。其實他在璧公那邊學的,才變得很犀利。」但更令他佩服的葉問風骨,「我師公好睇人教,你人品不好他不教,你縮骨、招積他不教,你硬是要學,他可能教些古靈精怪的畀你,有些人懶叻咁仲衰,有人說:我特登在問公面前做些肉酸的動作……你咁樣咪仲死。」另一件軼事很出名,「李小龍曾寫過一封信,叫問公教他整套樁法,任他在全港九揀一層樓,但問公把信給所有徒弟看罷後,就把信丟垃圾桶了。黃淳樑師伯說李小龍為人其實不錯,很念舊、念手足情,但可能到了外國,不懂中國人的禮節。要求師傅教拳,要當面說嘛!師公個性好硬淨,50年代,有個有錢佬找他教拳,當年一個寫字樓工月薪約$100,有錢佬出$300一個月來學,但他看到師公教我師傅刀法,他就說:『你怎麼教他刀不教我?』結果師傅說『這個人我以後都不教了。』你要知道,當年$300等於現在幾萬元,而且當年問公環境也不是很好。」

紀錄片以詠春為題,羅康瑞、雷師傅親身上馬。

擂台未輸過

雷明輝師傅本來也跟師傅何金銘一樣,作風低調,不受媒體注意,雖然他早年就參加國術擂台比賽,取過冠軍,後來再帶弟子參賽,未嘗一敗。直至去年港台開拍《功夫傳奇》才找了他當主角,「怎麼他們會找到澳門來呢?他們本來找了些第一代弟子,怎麼會找我這個隔代呢(他是葉問徒孫)?但國總(國術總會)說講歷史沒有所謂,但要真打就不如去澳門找我。」片集尾段雷師傅上擂台,跟比自己年輕幾十年的Vinz較技,他說本來也不是他上台的,「港台找了幾人,包括片中的鬼佬詠春教練,無人肯打。我話咁麻煩,不如我來吧。有人說我在台上沒有用詠春,其實我當時說我不用詠春,但若你能逼到我用詠春,就當你畢業吧!但那句『我唔用詠春』被Cut走了。」談擂台,八十年代雷師傅就打國術擂台,未逢敵手。他上擂台早,教拳也早。八十年代就幫師傅何金銘在「詠春搏擊拳館」教授,「當年師傅是館長,我是總教練,教過兩個人出外比賽,都沒輸過。」後來怎麼沒打下去了?「當年國術擂台幾多人睇,但後來改例,說要戴頭套戴護甲,就開始少人來看拳賽了。」他並不贊成用護具,「當年根本沒有諮詢上台的拳手,反而去問西洋拳、柔道界,我記得有一次跟政府官員說,戴了更危險,他問為甚麼,我答他:因為新人戴了護甲,感覺安全了,會衝會撞,中拳的機會大增,但危險的地方保護不了。戴了頭套,人也沒那麼清醒,有些角度遮了,根本看不清對方,所以八十年代有一次打死人,也是戴了護甲的。拳有拳套,拳例又不讓你用踭的話,打不到頸的,但當年拳腳踭膝都能用,真的會打死人的。除非實力太懸殊,否則不會太危險。」雷師傅說話很直,談詠春他自信滿滿,談上港台節目擂台他會坦白告訴你年紀大,打久了不夠氣,戴了護具就更累。但如果在街頭呢?「街頭就好輕鬆啫,係表演就辛苦。」他淡淡然的說。
詠春界從來多爭拗,誰是嫡傳、誰是正宗都爭辯不休,雷師傅說他教拳不談正宗,只談合理。問他怎麼同是葉問門下,師兄弟手法各有不同?他坦言有些人學得不足,根本不明拳理,是以各支系講解差別很大,「有的手好但個馬唔得,一郁佢個馬就散晒。外面有人說詠春的鉗羊馬不靈活,其實只是他不會用。」

「嶺南新天地」以保育為概念,留了些舊屋、舊磚,把貧窮舊區變身成潮流之地,往日的窮民不知遷到哪裏去了。

Starbucks入鄉隨俗,用中國牌扁只叫「星巴克」。

傳承好難

雖然作風低調,但談傳承,雷明輝會老實不客氣告訴你師傅何金銘得葉問真傳,「根本葉準都講,我師傅跟問公最久。當年葉準由內地落來,也是先住在我師傅澳門拳館的,準叔到今天仍常提起。師傅雖然不算是實戰派,很少打架,但被迫打過兩次,都是一拳就完結了。」是踢館嗎?「不,踢館也有兩次,有一次對方到了時間沒來,另一次聽說是中間有人煽風撥火,對方由香港過來澳門踢館,上到來就話:打輸就要收招牌!師傅膽子也大,派了個只學了年多的中學生出來。結果一開打,他在對手額頭連打兩拳,把他額骨都打爆了,這就完了。」何金銘師傅教拳不大跟主流武林規矩,例如弟子不排名,也沒有拜門(入室)。
教拳多年,問他徒弟學他功夫足嗎?他搖搖頭,「很難的,有時難得找到個好材料,也要他肯放時間下去練呀。早陣子我徒弟帶了個女仔來學,學得好快,我就教她踢樁了,她一學就似樣,赤足的踢了一個上午,勁力都能踢入樁裏,我問她不累嗎?她還說:感覺不錯呀!可惜她是青島人,來廣州只是公幹,一個月後就回去了,怎學?」雷師傅今年56歲,每星期佛山、香港、澳門三地跑,他倒不以為然。他記得八十年代助他師傅教拳,教久厭了,就說不教了,後來見師傅年紀一把,還到處去教,就問起師傅,「師傅說:你又話唔教咯,如果我都唔教,咁咪無囉!這樣我才知道師傅嬲我。」

詠春堂是新建的,氣勢、質感仍保留了舊城風貌。

佛山詠春堂(0757-82552612)

收費:少年班(月費¥380)傳統A班(月費¥500)、傳統B班(月費¥580)
地址:佛山禪城區天地路嶺南天地旅客服務中心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