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建議提供低收費基金

積金局建議提供低收費基金

【本報訊】強積金高收費,低回報,推行12年來一直蠶食打工仔血汗錢。強積金管理局昨公佈顧問研究報告,推五招改革強積金,建議所有強積金計劃要提供不同種類的低收費基金、整合個人賬戶及推出電子平台系統等,期望五年後將基金行政成本由現時的1.74%,減少0.6%。但積金局承認,成本下降不等於收費可下調,將密切監察受託人有否推低收費基金,「唔好敬酒唔飲,飲罰酒」,否則將立法為基金收費設上限。

措施可節省30億開支

積金局去年委託安永就改革強積金制度進行顧問研究報告,目前全港強積金資產累積到4,000億元,基金投資淨回報只是3.4%,但每年行政成本則高達1.74%,即近70億元由受託人「落袋」,惹人詬病。積金局非執行董事兼顧問研究督導委員會主席潘祖明表示,現時強積金行政成本高受多項因素影響,舉例每年處理超過3,000萬宗交易,當中逾65%交易需人手處理,如文件往來及支票交易等。
研究報告指,如果簡化程序、成立電子平台、整合個人賬戶等措施,行政成本可減少0.6%。潘祖明說,預計至2018年,基金行政成本開支可減至約1%,即只需40億元開支,節省達30億元。打工仔的淨投資回報將增加,估計由現時3.4%,增至4.14%。但他承認,節省成本未必全數轉至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受託人佢哋經營一盤生意,降低10蚊成本係咪就減10蚊收費?咁呢啲係佢哋生意上嘅一個決定。」
此外,現時市面有40個強積金計劃,但當中只有16個計劃設有低收費基金,顧問報告建議,規定所有強積金計劃要提供不同類型的低收費基金。積金局也要求受託人今年底提交進度報告,該局下月也會在網頁列出所有低收費基金,方便打工仔選擇。鑑於現時平均每人有三個強積金戶口,明年初積金局將分批通知逾100萬個持有多過一個戶口的成員,協助他們整合個人賬戶。積金局主席胡紅玉則指,希望強積金制度能有大刀闊斧的改革,但長遠建議為基金設收費上限及強積金全自由行,但現時未有時間表。

積金局五項改革強積金建議

‧基金收費設上限
‧規定所有強積金計劃提供不同種類的低收費基金
‧引入非牟利營運者,如社企、工會等,提供簡單、低收費的強積金計劃
‧整合個人賬戶
‧透過使用電子化和網上平台精簡運作

資料來源:積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