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雙非學童過去數年湧港讀書,漸形成「世襲」,弟妹保證可入讀兄姊曾就讀的小學。小一自行分配學額昨公佈結果,學額供不應求的北區,下學年或有逾千名本地學童被迫跨區上學。本港家長不忿資源被搶佔,要求優先原區升學。但有「雙非世襲學童」的家長反擊指,自己付鈔來香港生活,更大彈香港「物價高又逼,深圳肯定好過呢度」。
記者:歐陽子瑩 倪清江
上水惠州公立學校今年有四成參加自行收生的學生是跨境童,當中更不乏「雙非世襲」學生。家住深圳的葉女士,於06及07年分別來港誕下兩女,她表示,長女去年經統一派位入讀惠州公校,喜見幼女在世襲制下亦成功入讀,不認同雙非搶港人學額,「我哋都係用自己錢嚟,嚟到係公平競爭」。她又指來港產女只為了她們有較好的教育,「(香港)物價高又逼,深圳肯定好過呢度」。
本港家長彭太則失落於自行派位,擔心女兒要跨區上學,她表示,自己在上水長大,感到上水已面目全非,不滿雙非來港霸資源,「以前想喺原區讀小學,一定入到,但呢幾年連幼稚園都要排隊,點解喺香港出世都冇得揀?」另一名家長霍太的兒子亦不獲取錄,她認為世襲制本來已不公平,撥給雙非學童更不公平,表示只好等待統一派位,同時裝備兒子準備叩門。
擴建村校仍未動工
北區下學年有約4,000名小一學生,但學額只有約2,600個,為應付需求,教育局已計劃擴建四間村校,但至今仍未動工,其中東莞學校校長周啟良表示,新班房並不能趕及今年9月使用,校方會在空地加建臨時課室。至於上水清河邨興建的新校舍,則要2016年才完成啟用。
遠水未能救近火,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陳紹鴻擔心,今年學額更緊張,學生或要跨區至沙田,令家長的怨氣更大。鳳溪第一小學校長廖子良不滿政府一直沒有大刀闊斧的對策,建議暫時將25人的小班,改為30人的臨時大班,作為提供更多學額的短期措施。
在豬年效應及雙非童湧港下,今年有約5萬人參加小一自行派位,是近六年新高,但僅43%獲得取錄,創15年新低,一半成功入讀的學童都有「世襲」背景。對於會否優先照顧北區學童,教育局回應指有關建議涉及更改派位機制,使申請人就其父母的居民身份而有不同的派位機率,會引發社會廣泛的爭議,以及可能引起法律訴訟,需要詳加考慮。
家長心聲
港媽彭女士的女兒失落於自行收生:「點解喺香港出世都冇得揀?」
雙非家長葉女士幼女受惠於「世襲制」:「大家都係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