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醫隨想︰<br> 運動提升學習能力

運動隊醫隨想︰
運動提升學習能力

政府本月初發表社區體質測試報告,發現本港兒童的體適能倒退,我對這個結果感到有點詫異。過去幾年康文署及教育局在推動學童體適能做了很多工作,也在社區增加不少設施。因此,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學童大多愛看電視或玩遊戲機等靜態活動,更重要可能是家長心態。研究發現若家長同樣缺乏運動,會直接影響小朋友參與體適能活動次數,甚至有家長不鼓勵小朋友運動,認為會影響學習。然而,道理是恰好相反。
不少研究報告均指出,運動令身體產生大量多巴胺、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與學習有很大關係。多巴胺是一種正向情緒物質,運動時會分泌大量多巴胺,運動後心情會變得愉快,精神也特別亢奮,脾氣也較好。血清素則與情緒和記憶有直接關連,現時很多抗抑鬱藥物會阻擋大腦中血清素回收,令大腦血清素增加;正腎上腺素則有增加專注力作用。
一份在美國中學進行的研究報告,研究人員要求學童未上課前,提早到學校做運動,並希望他們在運動期間達至最高心跳率的百分之七十。計劃開始推行時,家長大多反對,因為學童們已不太願意早起上學,若要提早回學校做運動,擔心會沒精神上課。但結果剛好相反,學童運動後,體內的多巴胺分泌上升,脾氣有改善,在課堂上爭吵及打架次數也減少。另外,血清素釋出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及提升學習效率;正腎上腺素上升,可使小朋友增加專注力。研究發現學童運動後,上課更專心,記憶力有改善,總體表現提升。
要達到多做運動對學習的好處,並非三數天可成功,任何運動都需要持之以恆,才能有效果。家長應加強以家庭為本的運動,多利用社區資源,鼓勵子女多參與體適能運動。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
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