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物館多不勝數,但展品通常放在新建的博物館,今次去到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館」,則是由真正客家村改建而成,處處留下居民生活痕迹。
記者:龐北 攝影:白水、林伯
模特兒:Debbie Lo、Ruby Lau @ Unique Model
「客家民俗博物館」位於深圳龍崗區,本身原稱「鶴湖新居」,是全國佔地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早建於清朝嘉慶年間,整座建築就像城堡,內裏則像座迷宮,小記都行到迷路,要不停看圖示,據說這有利於防守。城堡門外有個叫「月池」的城池,池內種了不少蓮花,滲出濃濃古典味,最適合打龍。
雖然已改建為博物館,但建築物沒甚麼改動,門外的大炮仍放在那裏,內外牆上都有用來開槍的小孔,十分特別。一進去,就見到在牆上的「客家名人譜」,洪秀全及孫中山也榜上有名。
家庭相 見證生活痕迹
整個博物館陳列100多件鶴湖新居客家人在不同年代使用過的生活用具,以表現不同習俗及手藝,如結婚用的大紅花轎、傳統龍舟及表現客家人印刷手藝的印刷品等都有展覽,有不少還可親身接觸及拍照。居住區內放置的都是居民的生活用品,有些很近代,如印有毛澤東語錄的鏡子,甚至連居民的家庭相片都有;小記一路走,更見到很多果樹保留下來,可見從前生活的痕迹。
小記在這「迷宮」走着走着,見好些生活用品都周圍擺,以為珍貴極有限,原來分分鐘玩緊國家級文物都不知。話說客家名物之一是手造豆腐,所以客家村內也有一個磨坊,設置不少磨豆的石磨,旁邊還有一座榨糖機;這個榨糖機古古舊舊,可以讓遊人觸摸玩耍,原來竟是國家二級文物,真的意想不到。
當然,有些文物要保護得好些,不能周圍放,如「大夫第」的牌匾就是新造,原先的是國家二級文物,就另外收藏了。不過,如果不理甚麼文物不文物,這博物館也是一個打龍好地方,因為這裏地方甚大,有不少民居仍然空置,沒作展覽用途,原汁原味,十分上鏡。
深圳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瑞一巷
電話:(86)755-2883 2258
入場費:¥10
交通:由地鐵南聯站步行約5分鐘;皇崗口岸乘的士約20分鐘。
客家人蠟像唔覺膠
除了客家民俗博物館,同在龍崗區,南嶺村的求水山公園也有個「客家民俗園」。南嶺本身是客家村,在改革開放前,村民每年人均收入不足人民幣100元,但南嶺村民後來努力發展經濟,及後更聰明地決定發展旅遊業,投資興建求水山公園及度假村,其中的客家民俗園就投資了人民幣300萬元建成。
裏面除了展覽,更有用蠟像、標本和實物組成的場景,表現南嶺村客家人的文化,助人了解南嶺村人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生活及面對過的難關。展覽都是以相片與文字為主,主題更有歌功頌德味道,香港人像小記都未必喜歡,但蠟像區很有趣,蠟像造得相當逼真,表情像真,而且農具之類展品都是實物,就連房屋都有,當看蠟像展非常不錯!而且求水山公園本身風景不錯,還有其他遊樂設施,不用齋看博物館。
深圳求水山公園客家民俗園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南嶺村
電話:(86)755-2872 7888
入場費:¥5 (求水山公園入場免費,園內設施包括客家民俗園,分別收費)
交通:皇崗口岸乘的士約2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