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招股 券商零息搶客

人保招股 券商零息搶客

【本報訊】今日起招股的人保集團(1339),雖然市場對其評價好壞參半,但難得有巨型新股集資,券商預留最少550億元為散戶借孖展抽人保,銀行亦借機推出優惠吸客。不過有專家直言,人保集資規模龐大,呼籲投資者純以現金認購。

專家:無謂孖展認購

新股市場經過淡靜的一年,終等到人保巨額集資上市,券商亦相繼推出孖展優惠吸客。
市場消息稱,五家券商共準備550.5億元孖展額度予散戶抽人保,當中以京華山一較進取,倘客戶在網上平台認購,首20萬元孖展零息。
大新銀行(2356)及恒生銀行(011)亦分別推不同優惠吸客,在銀行界積極程度為近年少見。以大新為例,新股孖展息1.25厘,並豁免手續費。
敦沛證券副總裁黃志陽表示,人保股份大部份落入基礎投資者手上,相信首日難大升,故認為散戶無謂以孖展認購,以免蝕息,該行亦無意以零息優惠搶客,因人保吸引力難及iBond等歡迎。
他又指出,雖然今日起招股,但散戶對人保的查詢反應未見熱烈,估計券商難靠人保孖展大賺。

內險業料成亞洲一哥

市場消息稱,人保國際配售已於首日足額,並獲中石油(857)及平保(2318)成為主要投資者,分別入股1.5億美元及1億美元,另大新金融(440)亦落實入股人保。
雖然內險股近年受投資損手拖累,錄得嚇人的盈利表現,但麥肯錫研究指出,內地壽險業預期於2011至2020的10年內,每年保費收入增長近2倍至6630億美元(約5.17萬億港元),超越擁有三井住友及日本生命等大公司的傳統保險強國日本,成為亞洲區一哥。
麥肯錫香港區總經理倪以理指出,內地險企現時面對最大困境是供不應求,因保險銷售主要循銷售員及銀保兩個渠道,現時內地保險銷售員薪金遠不及其他行業增長快,在內地高通脹下,不少從業員轉投其他行業。
至於銀保渠道,內地銀行寧為自己銷售理財產品,亦不願為保險公司銷售,賺取微薄利潤,令銀保發展近兩年幾近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