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特首梁振英終於回應其山頂大宅僭建問題,並自掏腰包於報章刊登聲明。他於過去五個月間,無論對市民、傳媒、議員的質問,或避而不談,或義正詞嚴的說待司法程序完成後,會開誠布公,交代僭建問題。惟看其回應手法、內容及政治團隊態度等各方面,距離「開誠布公」之標準,還差萬丈遠。
梁振英於星期五,即每周工作日的最後一天,才作書面回應,並於翌日見記者時,辯稱因涉及專業意見與技術問題,希望具體、詳盡、準確回覆問題,故認為書面回應是「最適當的辦法」。他選擇非於即日親身解畫,而於翌日勉強回應傳媒數句,無非想先即時閉上傳媒的嘴,喘息一下,再參考當晚電子傳媒及明早報章報道,消化各報道重點,意圖充份利用其看家的語言偽術,再次帶記者遊花園,遑論「開誠」。另外,於周末──亦即傳媒人手短缺、公眾對公共事務最不為意時──開腔回應,藉以轉移視線,甭提「布公」。而上載於特首辦網頁的聲明,只有中文,無疑窒礙了英文媒體採訪,做法有欠恰當。
其聲明內,儘管首次披露尚有三處僭建物,儘管長達十四頁,儘管附上十五個附件,但對曾致電《明報》總編輯劉進圖,涉嫌為僭建報道而向其施壓的「午夜凶鈴」事件,卻隻字不提。公眾關注事件,除了涉及從政者之誠信及其對法律的態度,更想知道本港的新聞自由,是否無可避免的越收越窄。梁振英請別以「與僭建無關」為由避而不談,此事可是僭建問題之延伸,不清楚交代「午夜凶鈴」,說不上開誠布公的揭露實情。
從政者對事件的態度,由其政治團隊之表現可見一斑。視事件為大事,團隊定必加倍着緊,努力解畫;視為瑣事,他們就會行事苟且,得過且過。梁振英「頭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稱交代相當詳細,希望事件告一段落,以便撰寫施政報告;掌管屋宇署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被問及該署會如何跟進時,更連官腔也懶得耍,走後門迴避提問。由此可見,梁振英雖然努力偽裝開誠布公,但骨子裏卻誠懇欠奉,於僭建事件只求敷衍了事,不求如實交代。
一個擅玩語言偽術的特首,說要開誠布公,荒謬絕倫。儘管他肯到立法會接受議員質問,亦難保他會無限詭辯,不停卸責。當建制派批評部份議員不聽特首解釋就表現激動,「教壞細路」時,其實他們擁護的那個特首,那個錯誤示範何謂開誠布公的特首,才是兒童不宜。
文月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