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措施,及其他國家央行繼續放寬貨幣政策,如日本央行早前公佈將買債規模擴大至11萬億日圓,人民銀行近月亦以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近4000億元人民幣,近日環球股市都錄得相當升幅,投資者陸續考慮轉移資金至大中華股票。然而,經濟前景仍未完全明朗,歐債危機解決需時,美國更要面對財政懸崖(Fiscal Cliff)等問題,投資市場仍可能出現暗湧,所以投資者不忘分散投資風險。
息率高達10厘 勝點心債
有見及此,越來越多投資者新增或增持回報較穩定的資產,高收益債券就是其中一個受歡迎的資產類別,以我們所見,相關投資產品的供求亦不斷上升。一方面,低息環境令銀行存款息率低企,加上股票市場表現波動,都增加債券特別是高收益債券的吸引力。對企業而言,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放貸變得謹慎,令企業融資困難,因要轉移至其他資本市場融資,債券就是其一。
中國債券市場發展近年漸趨活躍,不論境外以美元及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又或是中國境內的債券,發行金額都有上升趨勢。投資者對中國境外美元債券市場可能較陌生,市場提及中國境外債券市場也多以點心債(即境外人民幣債券)為主,境外美元債券市場就較少提及。
事實上,中國境外美元債券市場的規模不小,根據彭博及摩根大通的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美元高收益債券的市場規模已達330億美元,同期點心債的規模為280億美元。回報方面,中國美元高收益債券的孳息率為8至12厘,相比點心債的2至3厘孳息率為高。
而且,中國債券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佔亞洲國家GDP約56.3%,外滙儲備也佔亞洲整體外滙儲備的62.5%,在亞洲區內排行均為第一名,但中國美元債券只佔亞洲債券市場15.5%,在亞洲區只排行第三名。
近年不少中國企業發行高收益債券,部份行業如資本密集型的內房企業,發債票面息率可達10厘以上。可能有投資者擔心內地發債企業的質素,就如早前民企爆煲潮,令市場對民企印象大打折扣,部份發債體甚至沒有評級,由於擔心此類高收益債券要承受較高風險,令投資者信心減低。
去年違約率為零 風險低
發債體沒有評級部份,原因是發債體本身在市場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及擁有良好信譽,他們並不需要透過獲得評級來吸引投資者,以香港為例,部份藍籌公司(例如很多一線地產商)所發售的債券也是沒有評級的,其票面息率也不需特別高去吸引投資者。另外,具評級的債券遭調整評級時或引發拋售,但未有評級的債券則沒有這考慮因素。
若比較回報,摩根大通數據顯示,中國高收益債券的平均孳息率為10.82厘,較亞洲高收益債券的7.63厘高,兩者信貸質素同為「BB」級。更重要的是,中國高收益債券於2011年的違約率為零,但亞洲高收益債券就有2.5%違約率,可見中國高收益債券回報較高的同時,風險也相對較低。
中國債券市場發債體中,房地產公司佔約三成多。很多人擔心內房公司一般負債率較高,特別是位於一線城市的屢受政策打壓,但里昂數據顯示,一線城市佔全國內房銷售額僅4%,相反受政策影響較小的二、三線城市,佔全國內房銷售額96%(數據截至今年5月),可見內房的銷售動力,已由一線城市轉移至二、三線城市。
然而如上文所言,中國美元債券市場資訊有限,一般投資者要參與並不容易,就算散戶可參與的高收益債券,入場門檻也不低。內地發債企業眾多,要衡量其債券投資價值也不容易。若有意投資高收益債券,相關基金將會是投資者可以較少資金同時可享較高息回報潛力的選擇。
曾德明
惠理基金投資服務及銷售部總監
本欄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