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透視:阿根廷又要違約? - 李大同

環球透視:阿根廷又要違約? - 李大同

阿根廷在2001年宣佈破產,賴債金額達到950億美元,為當時有史以來之冠。時隔11年,該國的國債保險產品信貸違約掉期(CDS)上周五突爆升至3594點子,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飆升了2620點子,夠驚嚇了吧!
歐豬五國引發的歐債危機還未完全平復下來,而阿根廷的「債務危機」吸引投資市場的眼球,當然是因其可作為前車,成為歐豬國家的借鑑。

舊債持有者逼債仔還錢

這宗美國訴訟案實在耐人尋味,阿根廷在2001年破產後進行重組,分別在2005年及2010年,透過向持有舊債的債主提出以舊債換新債的換債方法進行撇賬,以每1美元面值的債券,換取25至29美仙的新債券。更向舊債主作出承諾,指持有舊債將會一毫子也沒有。
當時阿根廷的部份新國債,是根據美國紐約法律發行的,附帶條件中加入Pari Passu(同等待遇)一項,即「現有的證券將與新發行的證券享有同等待遇」。
於是,以Elliott Associates為首的禿鷹對冲基金,手持大量阿根廷舊國債,就拿着「同等待遇」條款在美國紐約控告阿根廷,認為舊國債與新國債都享有同等待遇——就是債仔要還錢。
最令人出奇的是,紐約地區法院法官Thomas Griesa竟然同意Elliott的觀點,判Elliott勝訴,要求阿根廷在12月16日以前,向原訴對冲基金支付13億美元的本金連利息。

Elliott勝仗爆訴訟潮

而最大的問題是,美國紐約梅隆銀行是阿根廷與新債主的中介人,美國法庭卻判令,要求除非已向原訴人支付13億美元的欠款,否則,不可支付其他在該日到期的30億美元債項,令該國陷入了違約的局面。更麻煩的是,今次Elliott大贏仗,相信會引發一輪訴訟潮。
阿根廷走出債務危機至今,其經濟狀況有顯著改善,絕非還不起債。但在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甚至國民看來,這都是不合理的判決,拒絕付錢。
業界人士仍然在熱烈討論,應否視此為債務違約。當中涉及複雜的討論,當中包括國家法與在海外發行國債之間的法律問題。
而希臘甚至其他有可能需要撇賬的國家,亦要認真看待今次事件,防止出現此尷尬又難以處理的情況。
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