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中日關係呈現緊張之際,卻已赴日好幾趟,而且都不是出公差,又一明證我的愛國程度不達標。而版主蔡先生和本報盧峯先生亦曾與我共行,到京都參與特別為東北地震一周年舉辦的馬拉松賽事。
當地民眾的熱熾投入和官方的努力配合,教人很難相信這只不過是京都的第一次。而昨天的大阪馬拉松當然叫我更是期待,雖然都不過是第二屆舉行,論規劃、歷史和地位,大阪馬拉松始終遜於東京,不過其安排和名聲卻足以拋離舉辦經年的香港成幾條彌敦道。
港產馬拉松因循
其實執筆時,我都真係未起步,冇理由未跑先判,然觀乎賽前安排,已思過半。馬拉松的其中路段包括御堂筋,即最為遊客熟悉的購物地點心齋橋旁的主要交通幹道,平日車水馬龍的情況就如我們的彌敦道。惟今日亦要封閉以配合賽事進行,無論以封閉的時間,由清早至午後,或覆蓋路段計,點都比本地馬拉松,那矜貴的丁點銅鑼灣鬧市路段要強得多,而且大阪馬拉松其餘的經過路線全是市民輕易可到並打氣的地方,你說氣氛怎會不好。
又想起我們目光如豆的小區議員連短暫封閉一小段軒尼詩道的建議也大肆反對,如此識見,警方往後竟要主動尋求他們對示威遊行路線的意見喎,用心實在良苦。
政府既沒有積極支持,當又造就了商業機構乘虛而入,將這個能夠牽動全城的運動盛事據為己有。這縱然不是騎劫,亦肯定是霸佔,我倒不會笨到認為這個政府應自行舉辦,不然又得成為一隻小白象。不過相關部門始終可對田徑總會施予壓力,爭取「正名」,再而積極引入其他更多的商號參與,打破體商因循的窠臼。
正如之前已提及的東京、大阪、京都,以至倫敦、紐約,就算係北京,以上地方都有舉辦馬拉松賽事,但係人哋起碼都真係以該城市命名,而唔係好似我哋咁,呢兩年連「香港」嗰兩個字都慳番,淨係得番「冠名」個朵。而我哋亦習以為常咁叫「渣馬」。這情況倒有點像本港的報刊,A1可以落全版廣告,全球稍有聲望的報紙亦沒這份商業至上的坦白,而我們卻似甘之如飴,見怪不怪。
附圖係我真人示範今年大會提供的運動衫,其實我從來都唔會着呢啲主辦單位嘅衫,尤其係「揸兜」每年印製嘅貨色,因為通常都不甚美觀,箇中原因,明天再談。
不過呢件,我定會着住跑,點解?因為型囉。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