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美國感恩節。美國的感恩節,既是一家團聚的日子,也是節日購物的開始。感恩節後的星期五,就是所謂的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各大零售商都會推出減價招徠。黑色減價的幅度未必是最大,但是消費的氣氛,肯定最好,消費意欲最高的日子之一。幾乎每年,都有人在大零售商門前通宵排隊。我主觀地覺得,這天的銷情,比任何消費者信心指數更有代表性。
旺丁不旺財
根據ShopperTrak的推算,今年黑色星期五的銷情,比去年低1.8%。也有形容說,今年是旺丁不旺財,逛街的人流增加了3.5%,但購物的量卻減了。ShopperTrak的數字,只是抽樣統計推算,待更多數據出來,才更好把握美國經濟景氣的陰晴。
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可能有更多人轉到網上購物。黑色星期五之後的星期一,也就是今天,叫做Cyber Monday,是網上零售商搞出來的噱頭。09年起,Cyber Monday的銷情,分別有5%(2009)、16﹪(2010)和22﹪(2011)的增長。
觀察黑色星期五和Cyber Monday,除了可以見到美國宏觀經濟的趨勢,也可以見到零售業的轉變。過去幾年,消費者帶着智能手機行街購物,都是一邊看東西,一邊上網格價;像Amazon的手機App,基本上是寫來搶生意。不少做代理零售的企業,完全「冇啖好食」。
另外有些零售商,有品牌做獨家生意,索性在購物過程中,讓消費者邊買邊「打卡」。這種「分享」對促銷究竟有多少幫助,仍然是學術題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網上購物在可見將來是主流,逛街購物是娛樂和社交活動。美國的趨勢未必會完全移植到香港,但是從這個方向去想,應該是未來幾年的商機。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