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2年「新視野藝術節」現已結束,我只看了兩個演藝節目──中國國家話劇院的搖滾諷刺趣劇《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很抵死惹笑,觀眾反應熱烈;香港「何必。館」的《大鬧天宮》則充滿黑色悲情,觀眾冷清沉默。
《西遊記》的孫悟空大鬧天宮應該反斗詼諧,還有生動北派,為何變得完全相反呢?事實上我觀看那場,時而有些觀眾離座不見回來,大概由於不是預期的熱鬧馬騮戲吧?其實如果知道這是何應豐作品,又曾見識其怪異作風的話,當會曉得絕非通俗娛樂。因為何應豐堪稱香港劇場特別「瘋癡」和「悶藝」的怪傑,甚至不是其中之一,可能就是最瘋最悶的一位。他確實自成一家,長期貫徹不同尋常的個人風格,受到本地內地外地的藝壇小眾重視。
假如這是一般常規的戲曲或非戲曲《大鬧天宮》,我未必去看,正是何應豐新作才跑到葵青劇院捧場。明知幾乎「生人勿近」,然而正如匈牙利名家貝拉塔(Bela Tarr)極悶藝難明的電影那樣,也會看得上癮,悶得沉迷。十多年來,我看過何應豐的《元州街茱莉小姐》三部曲、《石水渠街72號的一片藍》、《母親》、《大路西遊》、《曝光》等劇作,都執着地保持獨特。他曾創辦「瘋祭舞台」,現在「何必。館」又名何應豐文化藝行工作室。
原來這齣《大鬧天宮》與近年內地「富士康12跳」工人連環自殺新聞有關,出現七個女工亡靈,被自稱孫悟空再世的墓園瘋癲老看更(陳明朗飾)施法還魂,上訪天宮,傾訴冤情。此劇意念來自導演何應豐,意珩編劇,奇在還有粵劇《再世紅梅記》角色轉世,曹寶蓮、韓梅、梁小衛等扮演還魂七女工都是現代李慧娘,「美哉少年」裴禹變身香港商人(陳曙曦飾),奸相賈似道則成為大企業CEO(吳碩偉飾)!
不過,我事後讀場刊才知道那麼奇情曲折,單看舞台演出就「一嚿雲」,根本沒有劇情。這也是何應豐借題發揮的慣例,故事簡介往往戲劇性甚強,實際施展則很抽離很超現實地「寫意」,簡直反戲劇。無論如何,此劇顯著針對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後的陰暗一面,非常黑色而且冤魂不息,七女工陰靈徘徊遊轉,用粵語、國語、閩南話哀訴,港商與大老闆論辯,瘋猴老看更狂跳怪叫,構成跟天宮有雲泥之別的陰曹地府圖像。
一向覺得,何應豐滿懷「中國情意結」,難忘舊災劫,注重新悲劇,加上香港人的六四、九七陰影,他刻畫華人世界總是有悲無喜,一片灰黑,似乎很極端。但微妙的是,他同時對中國文化有深厚感情,並非一面倒反傳統,更非反中反華,這方面也很重要,雖則看來相當矛盾。
何應豐劇場作品最突出的不是內容(中國陰暗面和怪現狀當然天下皆知,連內地《兩隻狗的生活意見》也坦然嘲諷),而是藝術形式,綜合華洋新舊多媒體,創出別樹一幟的純粹風格。他的主體形式近似戲曲,然而並不採用傳統的唱做功架,特色是經常讓演員在空空舞台上緩慢地周旋移動,吟唱念白,配上現場音樂,形成另類歌舞感和荒謬感。走位動作本身亦有旋律,好像重複循環,其實頗有變化。這種純風格早在《元州街茱莉小姐》系列已經形成,此後他曾在舞台放水,產生優異的「死水微瀾」,又曾讓赤裸男演員從觀眾席爬上舞台。
《大鬧天宮》中七女工亡魂排列遊蕩,獨白或齊聲低吟,梁小衛哼唱,真是如歌行板,如泣如訴,渲染出催眠/迷魂魔力。台上還有上下升降的一列螢屏,播出星球及古裝戲曲影像,似有天上人間的對比。今次特別道具是一個個黑膠袋裝着衣褲,象徵死難者遺物,袋中還有人體爬出爬入。最後大批衣褲在天上懸掛,在地下散佈,悲情感染力特強。地下遺物尤其令人想到天安門廣場,結局的可歌可泣顯然遠超工廠悲劇了。
坦白說,我認為此劇過於哀傷悲觀,何應豐在黑色陰影中一直無從自拔。可取的是今次形式不同凡響,比他以往作品別有變化,純以風格來說是值得欣賞的佳作。如果說這是新戲曲,也高出內地李六乙的前衞戲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