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敏指京官與時代脫節︰ <br>中央評港法制出於誤解

陳文敏指京官與時代脫節︰ 
中央評港法制出於誤解

【本報訊】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和一眾北京官員,近日先後針對本港司法制度大發謬論後,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認為有關舉動,都是出於有關人士對香港的誤解,反映他們對香港的認識仍停留在十多年前,完全未能掌握民情。在現屆政府未能取信於民時,中央對港採取強硬舉動只會適得其反,加深港人對政府不信任和不滿。

記者︰林俊謙

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昨日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指出,先有梁愛詩批評香港法官不曉內地政情,繼而指2047年後法制也可改變,後有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十八大提出中國人的尊嚴論,再由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闡釋收緊對香港的監督,他認為有關人士一浪又一浪針對本港司法制度的舉動,均出於對香港的誤解,令港人對香港能否維持法治和司法獨立感到擔憂。

法官非根據國情判案

陳文敏批評,個別人士因不滿現屆政府的無能而高舉港英旗幟,卻遭無限上綱至「港獨」,中央官員更多次指有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文詞間顯示對香港的認識仍停留在十多年前,完全未能掌握民情。」陳文敏認為,在現時政府處於弱勢又未能取信於民時,「中央的強勢只是適得其反,更加深市民對現屆政府的不信任和不滿。」
陳文敏又指,法官多了解中國事務未嘗不是好事,但畢竟終審法院主要處理的是來自普通法地區的案件,香港需要獨立能幹的法官,而非依據國情投當權者所好而判案,「在一國兩制中,香港的司法制度可說是兩制的最重大區別,一旦拆毀司法制度,兩制也蕩然無存。」

陳文敏直指中央的強勢只會加深市民對現屆政府的不滿。

陳文敏又質疑梁愛詩指2047年香港法制也可改變的說法,指法律與法制截然不同,「法律條文可隨社會轉變而作出修改,但法律制度是建基於法治、人權、公義這些價值之上,若整個法律制度也改變,那還何來一國兩制?」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認同陳文敏的分析,認為京港兩地現時的確在溝通上存在鴻溝,主因是本港中聯辦未有如實向中央轉達香港民情,反而與本港左派力量勾結,透過在香港建立政治力量謀取利益。湯家驊認為,北京若再錯判形勢,進一步削弱香港核心價值,只會引起港人強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