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派位後日放榜 北區缺1400學額<br>跨境小一生要「雙跨」去大埔

自行派位後日放榜 北區缺1400學額
跨境小一生要「雙跨」去大埔

【本報訊】明年入學的小一自行派位下周一放榜,5萬名報名學童僅43%獲得取錄,創15年新低。跨境學童集中地的北區,初步顯示明年欠缺至少1,400個學額,學童明年或需跨區到大埔升學,但教育局仍未與區內小學商討可否增加收生。有校長指跨境學生需要「雙跨」去大埔,北區學童無法原區升學,勢招致家長怨氣。
記者:倪清江

每所官津小學撥出一半小一學額作自行派位,相關學額共有2.4萬,每名學童只限向其中一間報讀,毋須筆試或面試。今年參加人數有49,914人,比去年增加一成,是近六年新高。

43%獲取錄 15年新低

教育局昨公布,其中21,599人獲取錄,比去年多840人,但成功率卻比去年跌2個百分點,降至15年新低的43%。當中10,211人因兄姊在報讀小學就讀或父母在內任職,而獲得必收的「世襲」學位,餘下則依計分辦法準則而獲取錄。
升小學人數回升,但家長心儀小學大致不變,又因小班教學,導致成功率不斷下跌。北區三區(上水、粉嶺和沙頭角)自行派位學額僅有1,269個,但區內小學校長得悉,報名人數多達4,000至4,500人,比今年3,600人多出一成至兩成半,主要原因是深圳跨境學童增多。
明年北區小一總學額只有約2,600個,即至少1,400人將無法原區升讀。今年該區也欠1,000個學額,教育局表示,區內有四所鄉村小學將加建課室,增加四班小一,工程明年初展開,預計新學年前落成。
加建課室也只增加多140個學額,只及差額一成。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陳紹鴻表示,教育局仍未與區內小學商討如何解決學額不足問題,「住北區要去大埔,抑或跨境要去大埔,家長都會有好大怨氣。」
他指出,區內部份仍行大班的小學,每班人數已達35人,鳳溪第一小學校長廖子良指出,以現時教學法,無法再提高每班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