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爆煲死因:監控失效

民企爆煲死因:監控失效

【本報訊】香港會計師公會理事羅卓堅昨說,民企爆煲主因是企業缺乏風險評估和內部監控。他於「2012年度企業管治資料披露大獎」後表示,部份民企為急於上市集資,未有制定足夠的內部監控和風險評估機制。
同時為該公會企業財務委員會主席的羅卓堅說,做任何生意都有風險,但如何處理這些風險,並把有關方法通知投資者,從企業管治的角度至為重要。他舉例說,若企業的生意周轉日數由100天拖延到200天,管理層必須向投資者詳細解釋,有關原因和應對方法。
內部監控是指,企業作投資時有否成立適合的委員會執行有關計劃,並聘用外部審核,以確保投資進行時有序可依。
從總體大陸企業而言,羅卓堅認為,H股公司的企業管治水平比民企為高。

宜加入高層薪酬評估制

香港會計師公會懸空了今年企業管治資料披露大獎H股公司與其他中國內地企業組別的最高榮譽鑽石獎項。羅卓堅解釋說,在此類公司年報內的管理層的討論和分析部份,缺乏詳盡的風險評估和內部監控說明。他續稱,在這方面仍有改進空間,才可達到最佳水平。
此外,他亦指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於董事委任制度和高管薪酬制定方面,屬於較令人失望的環節。
他建議於年報的董事委任部份內,應說明委任的原因和有關董事對公司能作出何等貢獻。至於高管薪酬制定,他提議加入對高管的評估機制。對於中小市值和家族企業,公會希望上市公司能披露更多關聯交易的審批過程。是次管治資料披露大獎,該公會共評閱超過240份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