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理財】
「八九十後」的職場新人普遍入息不高,要每年為一份近萬元的終身保單埋單,未免顯得吃力。但一張簡單的定期壽險(Level Term)保單,用七分之一價錢便能為「搏殺期」買到相同保障,對於擔起成頭家的打工仔來說,實屬最佳選擇。
記者:李芳芳
與終身人壽保單相比,定期壽險只保障一個特定年期,如10年、20年或30年,保單期滿自動中止,所繳付保費亦不會退回。定期壽險的優勢在於「低保費、高保障」,以同一保障額計算,保費視乎年齡,最低只須終身壽險的一成,但同樣在投保人不幸離世時,幫助家庭渡過難關。
自由選年期 可按年續保
假設一位25歲的非吸煙女士,為未來35年的工作「黃金期」,購買一份有100萬元保額的定期壽險保單。按平衡計費方式,她到60歲前每年須繳交1415元保費,即每月118元。但如果她敍造的是終身壽險,每年支付9480元,相當於月供790元,為定期壽險的6.7倍。換言之,定期壽險的成本只是終身壽險約七分之一。但當然終身壽險具儲蓄成份,她可選擇在活到65歲時退保,保證取回25.6萬元現金,相當於所付總保費32.2萬元的八成,再加保險公司平均4厘的預期回報,可能總共取得最高138.6萬元。
定期壽險按保費計算方式基本分類,除了上述平衡計費外,還有按年或按五年加費續保的計費方法。
同一位女士,若改以按每五年續保方式計,首五年的年保費為1330元,此後每五年增加保費,直至50歲時將攀升至4850元,即最開始時的3.6倍。
但當主角換為一位40歲的非吸煙男士,購買保障至65歲退休的一份同年期保單,首五年則需2600元年費,25年後會漲至27600元;若以平衡計費則每年要交4400元。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陳家慶表示,從兩個例子可見,平衡計費方式在年輕投保人身上顯示出更大優勢,上述25歲女士每年保費1415元,僅略高於按年續保計的首年保費1330元。但40歲男士首年保費則較平衡計費少付1800元年費,而換來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其後續保年期的彈性。
待資金充裕 增保障範圍
他認為,定期壽險最大好處是又平又簡單,尤其適合須供養父母的年輕人,或有按揭負擔的業主,並可待手頭資金相對充裕時,轉換為一張有更長期保障的終身壽險。市面上大部份定期壽險保單都設有保證轉換權利,並且毋須提交健康報告。
協助不少年輕一族設計理財計劃的康宏理財服務助理聯席董事羅金祥表示,投資取向相對進取的年輕人,均傾向選擇購買這種低成本保障,並將其餘資金投放於回報相對理想的基金或其他投資工具。
部份定期壽險亦提供危疾等附加保障的選擇,保費通常增多逾一倍。年輕人可因應不同階段的預算,靈活添加保障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