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 group:<br>虐貓與「延遲滿足」訓練 - 蘇菲

飛常Play group:
虐貓與「延遲滿足」訓練 - 蘇菲

順天邨小貓阿Miu被踢致死,大家悲憤之外,也超級鄙視那些行兇青年的行徑。無論他們是一時貪玩、或為了發洩,向小貓下毒手不但反映他們的價值觀甚有問題,更顯示他們那一刻失去理性、自制能力弱,結果鑄成大錯。
由小孩到長大成人,每個人都常常要在情緒和理性的糾纏下,做一些決定。過份隨情緒行事,就很容易受誘惑而做錯事。這令我想起很多兒童心理學家,提倡早一點和多一點向孩子做「延遲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訓練,讓他們習慣克制慾望。兩、三歲已可以開始做這些訓練。
「延遲滿足」訓練的目的,是讓兒童在面對引誘的時候,懂得忍耐和自我控制。心理學家會將一粒軟糖放在幼兒面前,如果他可以等20分鐘才拿軟糖來吃,那麼他會多獲一粒獎勵、即合共可吃兩粒。他也可選擇即時吃掉,但他只能吃那一粒。結果,有些幼兒急不及待就拿軟糖來吃,有些則自己唱唱歌、玩玩手指來消磨時間,為了兩粒糖而等足20分鐘。
心理學家說,如果幼兒能為兩粒糖而控制自己,他們將來也比較能抗拒電視引誘而專心做功課。長大之後,也較能按照自己定下的目標,抗拒來自各方的引誘,一步一步向目標進發。
這類訓練當然不必只由心理學家來做,爸媽明白了箇中道理,也可以演化出不同的變奏。例如,孩子收到聖誕禮物,很心急要拆開它,那就請他們等到Boxing Day才拆;又或者,請孩子將心愛的朱古力放在客廳顯眼位置,等下午有朋友到訪時,才一起分享。
這有點像情緒智商的訓練,多做有益。退一萬步來說,即使父母不要求子女長大後當成功人士,最起碼他日情緒大起大落之時,他們的自制力能令他們及時懸崖勒馬。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