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人--麥曦茵:我繼續拍商業片!

非常人--麥曦茵:我繼續拍商業片!

早聽過麥曦茵的名字,記憶中她編劇、拍獨立電影、當導演,最新面世項目是替「文藝復興2012電影節」策劃以「香港晚安」為主題的短片選。「你真的沒三十歲?」訪問末了,我幼稚地問。事實是,年齡跟藝術、識見、胸襟,是可以不成正比的。

文:黃晉昜

《朝生暮死》
導演阮智謙,故事講世界沒有末日,但世人也沒有變好,人性繼續醜惡,社會繼續混亂,我們有何能耐能夠撥亂反正?

《淹沒》
導演盧鎮業,故事講接觸資訊的方法越多越易,人們生活就越趨向單一,個人意見漸被淹沒,話語權掌握在當權者手上。

《三月六日》
導演黃進,故事講三月六日大遊行,示威者被警方以「非法集結」罪名拘捕。警局裏,蔣浩正不想抬頭,因為審問他的,是他當警察的哥哥。

為基金會選主題電影

麥曦茵的工作室在觀塘老舊工廈,訪問那天我早到了一點,打開門,放眼所見是個雜亂的闊大空間,被書籍文件和梳化填得滿滿。工作人員各自在忙,有人凝神專注看電腦,有人跟客戶開會。經通傳,一個瘦小單薄的女郎爬過漫畫堆與雜誌堆,推開一台手提電腦來到我跟前,外形有點不修邊幅的,她就是麥曦茵,2011年憑《志明與春嬌》摘下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獎,才廿七歲,她已經完成很多人可能窮一生都做不到或不敢做的事。「昨晚寫稿寫晚了,可以等我一下?」原來她要去換一套衣服。
一般人認為,拍商業片逐漸拍出成績的麥曦茵,應該朝這條路繼續走,不過她卻用行動證明,她關注的還有很多,例如為「文藝復興2012電影節」策劃選出「香港晚安」主題系列電影,「三位導演都是我朋友,也是城市大學的師弟,碰巧文藝復興基金會問我有沒有甚麼可以幫忙,我就推介這三部差不多類型、命題也相關的短片,串聯起整個系列。《三月六日》主角其實是導演本人,故事講述三月六日發生的示威事件,主角被捕被困警局,偏他哥哥是警察,故事帶出政治冷感的香港人,如何面對捉拿自己家人的種種感受;《淹沒》主旨說香港人的話語權被逐漸削弱,一些基層人士本來想去尋找幫助,卻反被整個制度不斷折磨,強調面對不公義的事,受害人一定要發聲及反抗;第三部是我很喜歡的《朝生暮死》,帶淡淡末世詩意與情懷,講少年對當下世界的一種憂傷,富詩意也很容易入口。其實三部片都切合到基金會主題,同樣講的是獨立精神和獨立創作。」

曾志偉的賞識

麥曦茵出身學院,製作和推動過本地短片與獨立片,是《大丈夫2》和《我愛HK開心萬歲》編劇,也是《前度》與《DIVA華麗之后》的導演。說到電影,麥曦茵說實在不能不感激兩個人,一是城市理工大學創意媒體系講師譚家明,二是把她從校園世界帶到現實影壇的曾志偉,前者把她推薦到後者的公司,而後者給她很多提攜與機會,包括寫劇本或拎起導演筒。「譚家明老師是我們城市理工大學創意媒體系的神,除了我,還有很多同學都因為他的推介加入了電影行業。就我所知,有人去了幫林超賢,有人去了杜Sir那邊,譚老師對我的嚴厲是出於關心,我最迷惘的時候,他把我介紹給曾志偉,我實在非常感激。」
至於曾志偉,當大多數人只認定他是喜劇演員和電視節目司儀之際,我已不止一次聽到其他人對他的評語──他肯扶持行業新一代。「他看過我的畢業作品,覺得我有適合拍港產片的條件,因為出現畢業作品裏的房子很小,沒有打燈,是種很低成本的做法,條件太有限而出來的效果也算不錯,我想是這樣,他開始留意到我。」她首部編劇作是曾志偉的《大丈夫2》,2008年正式成為《烈日當空》的導演,這電影的監製也是曾志偉,「他每一天都見那麼多人,能夠記得我已經很難,他一直給我機會,我真的拍了一部好電影給他看,而不是那些拍好了會遭到他嘲笑的作品。」

因為想說故事,她選擇電影作為媒介。

《志明與春嬌》題材新穎,講香港實行室內全面禁煙後,兩個煙民擦出愛火花。

麥曦茵是實事求是的人,《我愛HK開心萬歲》這類商業片,她會繼續拍。

《大丈夫2》,講四個女人背夫偷歡,充滿黑色幽默。

《志明與春嬌》為麥曦茵帶來201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項。

不造作的賤格才子

才廿七歲,讓麥曦茵關心的,居然不是金錢或獎項,而是下一代。去年,她跟志同道合組成製作公司「Dumb Youth」,「Dumb」解作「愚笨」。我覺得他們並不笨,還很熱心,麥曦茵:「上月我們在一間中學辦了一次活動,主題是夢想,我們除跟同學們分享夢想的重要性外,同樣也講到現實生活的種種殘酷,希望給同學多些角度思考問題。」製作公司既做廣告又拍短片又創作音樂,他們技能可純用作商業用途,但一樣肯花時間推動青少年活動,這不是熱心,是甚麼?
關心年輕人,早在她進入電影行業前已有迹可尋,她曾經教畫,卻看不過眼怪獸家長如何教育小朋友,「那次,畫的主題是早餐,有小朋友畫了有蟲的綠色食物,他家長很驚慌地來找我,我告訴她小朋友畫的是史力加的早餐,沒問題呀。我要說的是,你不可低估下一代,有些事不是小朋友看不到,只是家長自己看不到也不想讓下一代看到了吧。」那年她十七歲,因為懂拍照,就在朋友提議下決定走上電影之路,並考進城市理工大學。她喜歡講故事,但面書和微博卻不是她的發言平台,「這些本來都是拉近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好工具,也讓我們得到更多資訊,不過也因為它們,漸漸所有人都擔當起批判者角色。我看到太多的控訴與指摘,事情往往變成了不是Yes就是No的公審,所以我不選擇在這些地方發言。我正在做的都是實事,我有團隊。我們會去執膠,會推廣環保意識,並不只是在社交網絡說一說就算,我們是真的去做。」她和她團隊想做的,是些可以和下一代溝通的事,例如環保。「我拍的電影和所有創作,最關心的就是人,我不需要儲錢買一層樓或者甚麼,可以做些事影響到Next generation,不是更有意義嗎?」為此,麥曦茵還承認,她還要拍商業電影,未來也要,理由是:「有一百個人看我的商業電影,希望其中一人受影響轉看我的獨立片,並感受我帶出的訊息,如果個Base可以再擴大點,一萬、十萬的話……」完全明白了,這完全貫徹她說過的:「我正在做的都是實事。」

《烈日當空》,講在香港教育體制下的中學生,如何反叛這個扭曲的世界。

不能避免地,話題落到彭浩翔身上,因為他的《志明與春嬌》, 成就了麥曦茵第一個重要電影獎項。
「最初彭生找我合作,那是個改編自小說《在你口中我忘形失措》的三級片Project,他認為不適合由男人執導,於是找上我。有次上他公司,發覺原來《志明與春嬌》已經在做分場,最初我給了些意見,後來他叫我寫,那時候其實我是有點忙的,不過這劇本對我來說沒甚麼壓力,於是就接下來寫了。」請她總結對彭浩翔的印象,她想也不想就答:「他是個很有電影才華的賤格才子,他從來不造作,無論行文、作品以至平時說話用詞,都顯示他這方面的特質。我這樣說,他應該不會生我氣吧。」

麥曦茵不時在天台跟同事們拍拍東西,為工作的,也有為私人的。

文藝復興2012電影節

地點:油麻地眾坊街3號駿發花園百老匯電影中心
「香港晚安」短片選播映日期:12月15日3:30pm
作品:黃進《三月六日》、阮智謙《朝生暮死》、
盧鎮業《淹沒》 
票價:$60 電話:2388 0002 
查詢: http://www.rfhk.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