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定減排目標<br> 購核電比率增至50%

粵港定減排目標
購核電比率增至50%

【本報訊】港府與廣東省訂定2015年減排目標及2020年減排幅度,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於2015年分別比2010年減排5%至25%。港府又提到,若要二氧化硫在8年後減排75%,或需要提高電廠購買核電比率至五成。有環團認為,本港路邊空氣污染問題仍然嚴重,粵港減排目標只是數字遊戲。

港府昨與廣東省達成共識,2015年的減排目標會以2010年為基準,本港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懸浮粒子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量分別要減低25%、10%、10%及5%。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圖)指,粵港2010年的減排目標大致達標,惟珠三角地區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遠低於減排目標的55%,2010年只較97年減低26.2%。
粵港兩地又為2020年減排定下幅度,其中本港更擬將二氧化硫減排最多75%。由於排放二氧化硫的最大元凶在於發電廠,環保署發言人指出,屆時輸入核電的比率要增至50%、天然氣發電則要達至四成,燃煤及再生能源則為10%。

環團斥是一場數字遊戲

發言人指,當局並非傾向增加核電輸入比率,但表明若不可增加使用潔淨能源比率,難以要求相關項目減排達標。至於相關新增成本開支會有多少轉嫁至電費,當局並未有初步估算。此外,當局又擬與內地商討將珠三角水域包括本港劃為船隻排放管制區,即遠洋輪進入水域後必須轉用低硫燃料。
健康空氣行動批評,本港路邊空氣污染問題持續惡化,當局對這項最影響公眾健康的問題束手無策,令兩地減排目標更顯得是一場盲目追求數字的遊戲。行政總監鄺芯妍指,解決惡劣的路邊空氣質素,必須盡快落實措施減少本土污染排放。政府也必須統籌各部門如衞生署、運輸署、天文台等,跨部門擬訂及推行空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