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br>還是漂流比有根好多了

蘋影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還是漂流比有根好多了

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讓我覺得自己也在漂流,文字的想像空間原來比電影真的大多了,我沒看過附有插畫的版本,在視覺上感覺不到影片的漂亮。這是我進場前寫下的期待,結果成真,李安拍攝的大自然是活的,海和水和天和太陽都有生命,而少年Pi反而面對沒命的危險,既來自海洋的危險,也來自老虎的威脅。但我看原著時卻沒有這份感覺,這是個人和大自然一起漂流的故事,少年和老虎同舟共濟的世界,好像沒有溝通,其實都在漂流,都在困境中找生存之道。
除了畫面以外,李安的敍述沒比原著精采,尤其在吃人島上的場面,應該可以拍得更奇幻,漂亮中有危險,生存中有死亡。這個境界李安沒有達到,令故事的結局變得沒有劇力,沒有了生存與死亡之間來回往覆的奇妙而危險的命運感,也就減弱了故事本身的宗教意義。

少年Pi面對大自然的威力,受到不少考驗。

全球化人類

我喜歡漂流,因為我不想背負着任何一個民族的血統,少年Pi最後既是印度人也是加拿大人,是所謂的全球化人類吧?看原著時沒有不被尊重的感覺,但李安可以用別的敍述方法,而不必像現在由一個作家去探訪Pi,而由Pi把兩個不同版本的海上遇險故事告訴給作家,也就是觀眾我們。這個所謂作家也有夠蠢相的了,於是我覺得好像給作者玩了,不只是那個故事為真,而是整個幻想的過程,觀眾被迫沒法參與,只是坐着看,只是在愕頭愕腦地想,這個故事有甚麼意義?代表漂流嗎?代表宗教嗎?代表少年的求生意志嗎?如果他是個成年人,會不會像另一個故事般以殘忍血腥結束?因為我們都沒有純真的一面,我們為了求生會不擇手段,那還有時間去跟老虎溝通,還那有時間看到大自然的變幻美麗,而感謝神對我們生命的恩賜?

影片中純真的Pi與兇殘的老虎齊在海上漂流,最後亦同獲重生。

少年Pi的名字在印度文是小便的意思,我當然相信這是作者開的玩笑,它仍然是圓周率的象徵,一個圓圈,一個有關圓的故事。世界三大宗教Pi都相信了,是真誠的相信,也沒有誰高誰低,這才是這部小說的幻想之處,因為神都是排它的,而Pi卻兼收並蓄,因為大自然只有一個,信仰也只有一個:自然!少年和老虎的配搭雖是少年冒險故事常有的設計,卻也不可忽視作者的心思:純真的人類和最兇殘的動物配在一起,大自然的神對這兩種生物同時的考驗,最後應該都獲得了重生的滋味吧?

仍望有幻想

李安拍得真美,可也沒有令故事更好看,更完整。又一次證明了文字和影片之間的矛盾,就當是兩種不同媒體的作品分開來看好了。Pi有容乃大,也非常的聰明和大嘴巴,無論如何經過一連串的影像,我們怎麼也會揀現在給拍出來的故事,而不是由他後來口述給日本工作員聽的,因為我們仍然希望自己有幻想,希望自己沒有被現實殘酷吞食。
最後,李安告訴我們Pi落地生根了,有太太有女兒有非常中產的居所,有美麗的修辭,有自我。不是個幻想出來的人,因為它不是個幻想故事,它是一個人類共有的災難故事,和人類怎樣躲過漂流的孤獨和掙扎。只是,這樣好嗎?我還是希望漂流,在現實的世界中,沒有比漂流更好的,看看Pi的故事多精采,看看他對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膜拜,即使怎樣筋疲力竭,我還是願意永遠地在無盡的大海中漂流,帶我去想不到的幻景,而不是每天起床看到同一個天花板,同一個鬧鐘,同一個殘酷的世界。
撰文:仰止

李安(左)雖然把電影拍得美,但卻沒令故事更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