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讀蔣百里先生的「國防論」 - 盧峯

國際Z世代:
讀蔣百里先生的「國防論」 - 盧峯

民國年代真是人才輩出,他們既對本國民族、文化、歷史有認識,又有在國外生活學習的歷練,更培養出宏大的歷史觀與世界觀。不管是學醫、學外交、學經濟、學兵都卓然成家。前不久介紹過戴季陶先生的「日本論」,今天推薦另一本這輩人才的傑作:軍事學家蔣百里先生的「國防論」!
先說一點蔣百里先生的背景。他生於清末亂世,為中國在甲午之戰的潰敗而悲憤莫名。後來留學日本及德國,專研兵學。回國後歷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軍閥混戰時代受多方力邀任總參謀長,包括孫傳芳、吳佩孚、蔣介石。二十年代他就預言中日必有一戰,並預計兩軍將在京廣線(北京──廣州)以西形成持久戰。到三七年夏,蔣百里先生把他的文章及軍校講演稿彙編成「國防論」。為中國抗戰及往後的軍事理論、交戰奠定基石。可惜一年後他就病逝,未能親眼目睹他倡議的「持久戰」的效果。
「國防論」不是一本結構完整書而是一本文集。貫串全書的是蔣百里先生對中外軍事歷史及理論的獨到見解。例如對西周周公創制的封建井田制,蔣百里認為封建不是部落割據,而是軍事屯田或武裝殖民的策略,是一種「又可種田吃飯又可出兵打仗」的國防制度。華夏民族正是因為這種武裝殖民體制不斷擴大地盤,蠶食少數民族、遊牧民族的根據地,最終建立龐大版圖及強大帝國。
此外,蔣百里留學德國,又曾多次到歐洲觀察軍事建設,他對歐洲列強的軍事策略也有深入的認識。例如鐵道對戰爭的影響,他認為一八七○年普法戰爭法國之所以大敗,是因為法國只把鐵路系統視為宣傳、粉飾太平的工具。相反,普魯士(Prussia)則大力使用鐵路動員及調度軍隊,提升機動性及集中力。開戰不到兩個月,法國主力軍被普軍解決。
他還提到一些有趣的觀察,例如說擔任參謀總長的人要有點「瘋子氣」、要有點特立獨行;當陸軍部長統籌軍務的人則要周到及面面俱圓,最好是帶點女性性格特徵的軍人。
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蔣百里對日本這個當時中國最大對手的了解。他對明治天皇、明治維新大臣以及年輕一輩軍官都有深刻認識,真正做到軍事家知己知彼的本色。中國解放軍不少將領口口聲聲要教訓「小日本」,只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像蔣百里那樣做好功課,認真了解對手的內外政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