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需要中宣部 - 張秀賢

香港不需要中宣部 - 張秀賢

近日,有「左王」之稱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早前曾表示中策組作為政府工具,應「鼓動民意」,要「看」所有於傳統媒體及互聯網上的內容,而最近更要求政府內部架構的人事任命知會中策組另一位全職顧問高靜芝。中策組以上舉動,一反以往中策組為政府「智囊」,在背後出謀獻策的角色,變成每事介入,變身成為政府旗下的另一個「傳媒打手」。如此下去,中策組只會變成中宣部,控制社會討論及意識形態,後果隨時比國教科更為嚴重。
過往幾年,社會運動由政黨或組織主導,但隨着互聯網興起及公民意識覺醒,社會運動變成由民間業餘社運人士主導,而政府對這些社運反應極緩慢,無法掌握實質民情及社會動向,最後令政府長期處於下風,從政府因民意壓力而擱置國教科課程指引就可以見到。由此推斷,政府絕對想加強監察網上輿論,特別是某些討論區及facebook上某些在中央或港府眼中「惹火」的專頁,甚至會使用匿名用戶作「輿論打手」以「鼓動民情」。就以學民思潮專頁為例,每天都有一名使用同樣用戶圖片的同名同姓用戶在專頁上挑起罵戰,每逢管理員封鎖一次,該用戶就會開新用戶繼續在專頁上活動,相當煩厭,亦會影響到網上氣氛,不利討論。
近期,我們亦見到親建制派成立了許多衞星組織,意圖搶佔輿論位置,替建制派及政府保駕護航,如去年狙擊公民黨,反對港珠澳大橋及外傭居港權訴訟,今年則反拉布、撐國教,甚至最近「反法輪功」,模式均與泛民陣營相類似,可是形在神不在,反而令自己像亞視般,面子全失。如撐國教集會時,他們意圖將反國教集會的節目模式放進去,可惜他們只播國歌、《獅子山下》等歌曲,邀請的是劉迺強、馮煒光之輩,不但人數跟反國教集會相距甚遠,而接載深圳長者出席集會、「燒喇叭」等事反而被大篇幅報道,最後惹人失笑,產生反效果。中策組意圖控制輿論,可能到最後像如這些衞星組織般,自己柴自己台,反令特區政府面目無光。
梁振英四大任務中,國教科先行敗陣,他更會抓緊二十三條、港台及政改這三件重大政治任務,向中央交差。邵善波早前的言論,等同向社會宣戰,我們惟有迎戰,捍衞言論自由,上下一心打好這場輿論戰,阻截政府的一切政治任務及不公義,才有能力對抗梁振英為首的專制港共政權。香港就是香港,不需要中宣部!

張秀賢
學民思潮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