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不對辦】
被指為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競選特首營造「政績」的關愛基金,原定政府出資50億元,再要商界捐50億元,籌組百億基金,推出時城中富豪爭相認捐,恒基和新鴻基地產各捐4億元;長實捐5億。當時屬「唐營」的香港總商會前主席胡定旭更誇口,商界合捐至少35億元。但兩年下來,商界捐款僅18億元,分三年付款,暫時只有9.5億元「落袋」。
張國柱質疑政府不募捐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主動派「定心丸」,指在餘下財政年度會再收到商界3億元的分期捐款,下個財政年度將收齊餘下的5.5億元,且政府注資50億元本金在金融管理局的外滙基金,估計下年度投資回報有2至3億元,關愛基金過渡扶委會後,可承擔6億元的新項目,「無論承擔額或現金流量都有能力」。
關愛基金委員何喜華認為,當年政府高估商界認捐投入度,將來關愛基金運作不應受資金限制,若不夠則由政府「包底」。另一委員張國柱擔心基金現金流,又質疑政府「放軟手腳」不作募捐,百億基金貨不對辦,「好似被政府呃咗」。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