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戰火已在蹂躪歐亞大陸,深知美國不可能長期置身事外的羅斯福總統在國會發表演說,為美國民眾做一點戰爭的心理準備。他提出了四項自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慌的自由,並認為美國必須高舉這幾面自由的旗幟以回應暴君與暴政。
喜歡以羅斯福為榜樣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旋風式訪問緬甸時也以這四面自由的旗幟作為演說主軸,提醒緬甸軍政府要尊重這些自由,以帶領國家真正走向民主,走向世界。他又承諾美國在民主化過程中會跟緬甸一道走,盡力提供協助,以減少轉變的陣痛。
現場記者說,坐在仰光大學聽演講的緬甸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姬對奧巴馬的話不算太興奮,只偶爾跟其他人一起鼓掌示意。其實,昂山素姬較早前跟奧巴馬會面後開記者會時也顯得有點平淡,遠沒有奧巴馬那樣笑意盈盈,那樣興奮,她在回應記者問題時特意強調「政治變革最危險的時刻就是認為成功在望的時刻,我們不能被勝利的幻影蒙蔽。」(The most difficult time in any transition is when we think that success is in sight, then we have to be very careful that we are not lured by a mirage of success......)。可以說,昂山素姬的冷靜跟奧巴馬的熱情成了鮮明的對比。
奧巴馬挾選戰新勝餘威來東南亞開展他的重返亞洲大戰略當然躊躇滿志,他的興奮是不難理解的。昂山素姬卻不同,她還要每時每刻跟軍政府鬥智鬥力,她還要動員外國政府,國際組織及其他力量逼軍政府作更徹底的改革,真正交出權力。更讓她惴惴不安的是,奧巴馬的高調訪問為現政權帶來了實質的經濟援助,也帶來了更強的合法性,有可能令昂山及民主派跟政府磋商政改時落入下風。其實昂山素姬對奧巴馬今次訪問有點保留,擔心他來得太早,向緬甸軍政府發出錯誤訊息,令軍政府認為當前的讓步已經足夠,已可以滿足國際社會的要求。只是美國政府有本身考慮,奧巴馬又剛贏得大選,他需要一個舞台展現自由世界領袖的風範,昂山素姬即使不情願也不能不配合奧巴馬的演出。
當然,緬甸的民主進程一直都以本土抗爭及昂山素姬的強大道德力量推動,森姆大叔(Uncle Sam)只是打打邊鼓而已。但是,美國畢竟有龐大的政治經濟資源,足以影響個別國家的情況。假若奧巴馬旋風真的令緬甸軍政府誤以為改革可以開慢車,昂山素姬未來的鬥爭只怕會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