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恨鐵不成鋼 - 丘亦生

金融雲端:恨鐵不成鋼 - 丘亦生

「我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想先聽哪一個?」這個電影橋段中老掉牙的對白,竟然被中信泰富(267)借來二次創作,在周一公佈的通告中,中信泰富先以西澳洲鐵礦正式投產墊底,一啖砂糖之後,才晴天霹靂地披露正被鐵礦的礦主告毀約,要求終止其採礦權。

這個中信泰富於2006年重鎚出擊的鐵礦項目,堪稱一波三折,投資額較原來翻了三倍至78億美元,投產日期七度押後,而且2008年更因為它而炒濃了澳元Accumulator,前主席榮智健因而黯然下台。為了完成該項目,中信泰富不但背負了沉重的財政包袱,亦賠上了聲譽。

染指澳洲鐵礦 屢遇波折

到了守得雲開,卻又節外生枝。擁有該礦的澳洲富豪帕默爾(Clive Palmer),認為按照合約,投產開始後中信泰富要每年支付5億美元的專利費,但中信泰富的解讀則是專利費應於鐵礦石開始出口才計算。帕默爾遂認為中信泰富違約,並以法律途徑發爛渣。
目前看來,帕默爾靠嚇為主,為財多過為啖氣,事關帕默爾在澳洲以中國通自居,硬銷自己在中國吃得開、人面廣,連自己識得末代皇帝溥儀都噏得出,他在內地又有不少投資,更數度安排旗下礦產公司源庫資源來港上市,奈何因為市況差而食白果。

缺乏經驗 又無主場之利

他這樣的背景,不會隨便與中信泰富反面,所以最終都會和解收場。問題是中信泰富的糊塗賬可能又添一筆。事到如今,相信沒有多少中信泰富小股東,會認為這個鐵礦項目,能為中信泰富的投資帶來多大的回報,只好抱着「好歹也硬着頭皮做下去,回收多少得多少」的心態。
中信泰富之苦,在於缺乏經驗,又無主場之利,不了解當地的法規,加上商品的超級周期結束,環球經濟復蘇力度較預期長又弱,偏偏周期性低迷又遇上中國調整經濟結構,令早幾年對商品的樂觀預測紛紛落空。好像鐵礦石的價錢,便由去年初的高位回落55%,近兩個月才由低位反彈。

其實礦業股傷痕纍纍的個案,絕不限於中信泰富。早前外蒙古收緊外資採礦政策,也令中國大冶(661)及蒙能(276)在當地的項目泡湯,蝕了大本。
2007年開始轉型搞礦的蒙能,接連在新疆及蒙古觸礁,隨時全軍覆沒,打回原形。即使在非洲等對中國較友善的地方,也開始對這批採礦大軍起戒心,不想被予取予攜。

變數多多 寧押注地頭蟲

我覺得,礦業絕對是高風險行業,不但投資龐大,而且屢屢受自身國策、外交關係、經濟周期、同業競爭影響,有時還人算不如天算,一場天災輕則生產受阻,重則設備損毀、人命傷亡、環境污染,新科技如頁岩氣開採技術,又會失驚無神出現,帶來翻天覆地變化,贏家輸家大兜亂。
當然,行業總有贏家,若要我押注,我情願押在那些有往績有經驗的、有中央為靠山的、手上有一定數量項目可以分散風險的,最好當然是做地頭蟲而非過江龍,因為其他國家越來越懂得珍惜天然資源,情願自己親力親為,也不想被外資主導,對於中信泰富這些不能給它們帶來技術的,做冤大頭、為國捐軀的機會很大。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