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出生率偏低,或與港女對不育問題缺乏認識,遲遲未能懷孕也不求醫有關。一項生育調查訪問亞洲10個國家及地區共1,000名女性,發現港女對不育問題的認知水平幾乎是亞洲最低,包括忽略年紀大及肥胖等因素會影響受孕機率;逾半人將不孕歸究於「運氣唔好」。
記者:梁麗兒
調查由一間藥廠委託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婦女中心進行,共訪問1,000名年齡20至45歲已婚女性,受訪國家及地區包括本港、內地、台灣、印度、韓國、日本及新加坡等。受訪者均是用了半年或更長時間嘗試懷孕但不成功,其中17%確診不育。
儘管一直未能懷孕,調查顯示只有62%本港女性表示十分渴望做媽媽,最低為韓國,只有60%。對於遲遲未能懷孕,56%港女認為與個人生活習慣有關,52%認為屬巧合或運氣不佳,也有36%人認為乃天意。本港女性即使嘗試6個月或以上,仍受孕失敗,也只有33%人懷疑自己不育,比亞洲區有關比率38%低,更只有24%肯求醫及接受不育治療。
去年7000宗輔助生育治療
調查發現港女對不育有不少誤解,更有六成人連不育定義也不知道,也有高達六至八成多人不知道肥胖可減生育能力、40歲以後難懷孕,或無經期的女性不能生育。若比較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受訪者對此三大關鍵問題的認知,港女認知度屬最低。另有82%人認為輔助生育費用昂貴而不求醫。
香港生殖醫學會會長梁家康稱,本港每五對夫婦就有一對受不育困擾,聯合國數字顯示,港人生育率為每名女性誕下1.11名嬰兒,為亞洲區最低之一,只較最低的台灣0.91略高,比全球平均生育率2.1為低。他認為港人對不育認知貧乏,「大部份人唔知道有咩因素影響懷孕,幾時會有問題,見明星40幾歲都可以生,就以為自己都可以咁遲生」。本港去年有7,000宗輔助生育治療,只有不足10%在公立醫院進行,多數夫婦是自掏荷包作治療,他建議政府提供相關資助並加強教育宣傳,鼓勵市民多了解生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