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機構的工具化 - 利奧

公共機構的工具化 - 利奧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接受採訪的時候大方承認,中央政策組是政府的工具。筆者想起西漢劉向所著《說苑》中記載戰國謀士郭隗的一番話:「帝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實師也;王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實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實賓也;危國之臣,其名臣也,其實虜也。」意思是說,對於平定天下的君主來說,他的臣下擔當良師;對於平定一國的君主來說,他的臣下擔當益友;對於割據一方的君主來說,他的臣下擔當謀士;而對於動盪國家的君主來說,他的臣下卻只能擔當奴隸而已。奴隸畢竟還是人,工具則是死物而已,中央政策組將自己視為政府的工具,香港社稷危矣!
實際上,梁班子的施政困局很大程度上來自這種工具心態。縱觀梁振英的團隊,其實如邵善波一般甘心做工具者不在少數。在國民教育科、長者生活津貼、龍尾灘人工沙灘等爭議上,行政當局都只是一味強推政策,猶如一部橫衝直撞的推土機。當問責官員以及公務員隊伍變成了元首的工具,政治藝術就變成了政治工程,按照設計者自己預定的圖則去施工,於是民眾的訴求與異議被當做碎石瓦礫被置之不理。
近日有報道指,但凡重要法定機構及諮詢架構委任公職都要向中央政策組顧問高靜芝滙報。審核、物色「人才」這一職能是中央政策組前所未有的,而負責人高靜芝則是公認的「梁粉」。因此,這一新安排很可能會令行政機構與諮詢架構內部的聲音更加「和諧」,便於最高決策者進一步將公共機構變成自己的工具。官僚的工具化是一個危險的趨勢,必將導致公共決策質素的嚴重倒退。而在缺乏彈性、拒絕協商的行政機器之前,民眾的不滿會不斷累積。

利奧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