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船運行業運輸能力過剩,加上運費下跌,令行業前景滿佈陰霾,連行業「大阿哥」馬士基(Maersk)亦要轉型。馬士基宣佈未來五年不會再大額投資船運業務,反而轉向專注石油、鑽井及港口業務三大業務,並投資集團逾50%資金,船運業務則會降至25%至30%,屆時四個部門規模將平分春色。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馬士基行政總裁Nils Andersen指,該集團正改變策略,由船運業務轉向尋求有更高利潤及更穩定的業務;又表示集團的運輸能力足以應付市場發展。
具備財政能力轉型
該集團的船運業務去年虧損5.4億美元,而石油業務則錄得21億美元的盈利,鑽井及港口業務亦分別賺5億及6.5億美元。芬蘭商業銀行分析師Dan Togo Jensen表示,該公司有財政能力去轉型,有關業務範圍是否方向正確仍有待確認,不過叫停船運業務則非常合理。
分析指,馬士其船運業務市佔率達16%,該集團的表現及策略均被視為行業指標,是次的轉型行動反映集團高層意識到船運業務的收入波動,亦反映行業的不景氣。
事實上,船運業務曾經在08年前出現小陽春,可惜過後一蹶不振,當時業界訂造大批貨船到現時仍在付運當中,令行業運輸能力大增,但生意卻未能配合。其中全球第三大船運公司、法國CMA CGM旗下Macro Polo,其一艘可載1.6萬個20呎標準貨櫃的貨船於本月初開始航行;而馬士基最新能載1.8萬個20呎標準貨櫃的3E貨船,亦會在未來12個付運。穆迪船運業分析師Macro Vetulli表示,部份船運公司已和船廠商討,延遲付運新貨船。
貨物運費持續受壓
另一方面,環球經濟表現不濟,進一步拖累運輸需求。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貨物運費持續受壓,未能彌保營運成本。德國Hapag-Lloyd便警告,歐債危機令零售商減少存貨,該公司第四季的表現將會受打擊;不過Hapag-Lloyd亦強調,該公司的資金儲備充足,財政結構穩健。
市場普遍預期,船運行業今年將會錄得微弱盈利,未來則會持續波動最少三年。
船運業顧問Drewry貨運研究主管Neil Dekker對後市看得更淡,表示雖然運費增加,但不會預期營運商能賺錢,明年的業內環境仍然困難,需求將會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