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愛美是人的天性,自古皆然,人類千方百計尋找有用的方法令自己看起來更漂亮自信
‧愛美在青少年界的情況更普及,青春期少男少女對外觀的追求較其他年齡更熱切
‧隨着醫療科技的進步,近年興起了一系列高科技美容技術如彩光嫩膚、激光祛斑等,並廣為大眾所接受
‧可是,醫療美容或所謂「介入式治療」美容存在着危險性,最近香港就發生了一系列有關醫療美容的意外,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正當社會大眾要求政府介入規管醫學美容時,卻發現政府根本沒有法例可以依循,究竟政府在監管醫學美容時應擔當甚麼角色?
‧本文將就以上問題逐一探討
美容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個人對自己的看法,當中受到一系列因素所左右,例如與家人關係、朋輩的接納及個人成就等;但對青少年而言,外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首先,踏入青春期的朋友與家庭的關係比以往較疏離,父母對青少年的影響力有所下降是不爭的事實
‧與此同時,從前敬畏老師的小學生如今已成為強調個人獨立思考、具有批判力的青少年,老師在他們眼中的地位無可否認在下降
‧相反,朋輩對青少年的重要性正逐步增加,青少年在學校及放學後的時間裏與朋輩日夕相對,從眾行為自然不過
‧要得到朋輩的接納,除了思想行為模式一致之外,相似的外形與打扮亦不可或缺
‧朋輩一句讚美或嘲笑可以改變青少年對自己的看法,可能因此而努力瘦身、地獄式減肥,這種觀念已為青少年對醫學美容的需求打下基礎
‧與此同時,青少年對異性產生興趣,尋求發展,感情生活在現今社會也屬平常事
‧雖則長輩經常對青年灌輸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的想法,但對青少年而言,外在條件仍是吸引異性垂青的最直接方法,青少年愛打扮,甚或使用醫學美容療程也就不足為怪
現代科技與醫學美容
‧從前醫療技術主要用於治療病患方面,很少會考慮到用於美容治療
‧美容與醫療技術的首次重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當時大量傷兵被戰火毀去容貌,心理上嚴重受創,更無法重新投入社會;因此,1920年代歐洲醫學界開始了以治療為目的的外科整容技術,亦是現代整形醫學的鼻祖
‧早期整形醫學大多涉及外科手術,有相當危險性及頗高的後遺症風險,在社會上不算普及
‧但是,在過去20年裏,激光技術、微創手術的普及令傳統的整形外科與美容服務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
‧相對簡單的療程吸引更多市民參與,而且坊間的美容院亦紛紛引入各式美容儀器,為愛美的顧客提供各式各樣的美容服務
‧近年更興起一些比激光、果酸一類美容技術更複雜的幹細胞技術,美容公司提供的服務更多元化,而且美容與醫學的界限更模糊
‧近日出事的美容醫療服務在不少國家已劃為醫學範疇,但在香港卻沒有太多管制,出事的風險相當高
政府能做甚麼?
‧政府對美容業的監管一直以來不算嚴格,大體上政府對美容服務的認知仍停留在十多年前激光美容的階段,對最新發展掌握有限
‧2008年政府推出《不良醫藥廣告條例》規管正規醫療廣告的內容,但對美容院的規管起不了多少作用
‧只要美容院與客人簽署聲明文件,醫療美容便被界定為純美容項目,不受政府監管,而美容業界亦可以繼續引入更先進更複雜的美容療程
‧2012年美容醫療出了大事故,政府卻發現它可做的事情相當有限
‧如今政府要應付新形勢,立法規管是最可行的方法,但立法往往需要2至3年時間,遠水不能救近火
‧再者,立法諮詢過程對政府的決心又是一次考驗,現時受諮詢的持份者主要來自醫學界,他們對美容公司參與醫學美容頗不以為然,美容業界亦對由醫學界主導的諮詢表示強烈反對,諮詢與落實的時間可能進一步押後
‧總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醫學美容所衍生的問題仍繼續受關注
撰文: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逢周二至四刊登
問.通識問題
這世代紛擾,日拗夜拗,特區管治危機、同性婚姻應否合法化、香港人身份認同、港獨問題、加碼生果金爭議、全球氣候反常……令人透不過氣,通識科師生追看新聞更是疲於奔命。很想有人扶一把,協助分析熱門題目?機會在眼前,電郵或whatsapp你想知的通識題目給《爽報》,我們會轉介至本欄三名通識名師,作為他們撰文的參考。試期不遠,不要猶豫了!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016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