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官方傳媒說,該國已動員75,000名後備士兵,準備在加薩進行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說,以色列軍將會持續以重兵、重武器打擊哈馬斯,直至哈馬斯說「受夠了!」(enough)為止。美國總統奧巴馬說,以色列有權採取自衞行動,以保護國民免受外敵傷害。
在決心報復及美國撐腰下,以色列政府未來幾天大有可能繼續狂轟猛炸位於巴勒斯坦自治區內的加薩地帶,造成更大的破壞,造成更多的傷亡。畢竟從武器、兵力上來看,巴勒斯坦人及哈馬斯組織都不可能是以色列軍的對手。問題是以巴矛盾從來不是軍事手段可以解決,再多的軍事行動換來的不是勝利或安全,而是孤立與恐懼。
事實上以色列政府及軍方不是第一次以鐵拳反擊哈馬斯。自從以巴和解過程在2002年無疾而終後,以色列基本上已放棄和談之路,只是不斷加強對巴勒斯坦自治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壓力。自治區幾片切割得分崩離析的區域成為被以軍圍堵的孤島,人民、貨物、醫療物資都不能自由通過,必須經過以色列軍一個又一個哨站。整個情況就像巴人的咽喉被以色列軍緊緊揑着,呼吸也有困難。偶爾巴人發動反擊如用火箭炮攻擊以色列民居,換來的是十倍百倍的空襲炮轟,死傷枕藉。可惜,這種要巴勒斯坦人「揸頸就命」的高壓政策換來的是更多巴勒斯坦人支持哈馬斯的做法,並以選票支持哈馬斯領袖成為總理,令哈馬斯的反抗行動得到合法性及同情。
今次情況更糟。以色列連日的狂轟猛炸沒有能令哈馬斯或巴人低頭,反而令他們爭取到更多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令他們有更多盟友。埃及總統穆爾西就派總理親自到加薩地帶跟哈馬斯領袖會面打氣。此外,卡塔爾、摩洛哥、土耳其也陸續派出官員或外交代表團到加薩地帶,以示支持巴人的反抗行動。
千萬不要小覷這些外交姿態,因為埃及、摩洛哥、土耳其過去幾十年都是跟以色列較友好的阿拉伯鄰邦,為以色列締造了較大的外交及活動情報空間,為以色列營造了較安全的邊界。現在他們選擇跟以色列翻臉,跟巴人站在一起,這意味以色列自八十年代以來享有的相對平穩國際環境大打折扣。再加上敍利亞局勢不穩,巴沙爾政權有計劃把戰火燒到戈蘭高地及以色列邊境;而約旦國內也出現大規模示威,要求跟以色列友好的國王阿卜杜拉下台。可以預見,以色列在加薩地帶的攻擊只會進一步把她的四鄰變成她的敵人,令他們都像村上春樹那樣堅決站在雞蛋(巴勒斯坦人)的一方。而以色列政府將因此付出重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