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草地、音樂、啤酒,加在一起就是音樂節的美好畫面!幾個老外,去年把Clockenflap音樂節搬到西九舉辦,由於免費,蝕過百萬。從前香港的戶外音樂會搞手都因挫敗而離去了,為甚麼你們還堅持?「康文署、地政署等部門把責任你推我讓,很固執,但我們比他們更固執!」
記者:何兆彬
攝影:楊錦文、周旭文
部份照片由Clockenflap提供
Google Map找地點
1997年3月,一名英國年輕人剛畢業,因為聞說香港政府要停發工作簽證了,他身上只帶了100美元,就馬上獨個兒飛了來港,一住15年,後來結識另一英籍港人,他們就是Clockenflap(歌+飛音樂節)的創辦人之一Jay及Mike。今屆Clockenflap請來Primal Scream、De La Soul、Mercury Prize等新進Alt-J、Klaxons、!!!來港,加上眾多香港樂手(包以正、恭碩良),令人驚喜。它由三人創辦,除Jay及Mike,還有身在英國的Justin。Jay早年曾幫過朋友搞過於維園舉行的Rock-it音樂節,但因噪音投訴等,一直被打壓,一批批主辦者也氣餒而去了,為甚麼這幾個老外仲唔識死?「我們要辦,就是因為香港沒有嘛!這一定可能辦到的,所有世界級城市都有三幾個音樂節呀!怎可能香港沒有。」他們由數碼港辦起,第一屆2,000人,打算連辦五年,但也因投訴,第三屆搬到了黃竹坑的工廈去。後來怎麼找到西九?「哈哈,其實是用Google Map,全香港一格一格掃,看到綠色就拉大看,起初還考慮過迪士尼,它有一塊填海地是還沒有用的。」找到西九有空地後也不容易,「我們覺得西九這塊地是完美的,但過程很漫長,負責的官員都很固執,但我們比他們遠為固執呢!哈哈哈!本來這塊地是分別由康文署、地政署、港鐵三方管理的,接觸下,沒有部門想碰這個題目,後來我們找到了西九茹國烈,一拍即合,他很支持我們,又很好彩,其間TVB《Pearl Report》(《星期二檔案》)來報道我們,這幫了我們一把。」如今西九己交由西九管理局接手,以後可放心。
康文署不讓我們賣票
「雖然辦成了,但起初我們想賣票的,但康文署不批!他們有規定,康文署管轄的戶外地方不能賣票。我們決定:一就免費辦吧,一就停辦Clockenflap!」他們選擇了免費之路,幾萬人在那兩天吃喝玩樂,曬太陽聽音樂,由他們付賬,蝕過百萬,「都是自掏腰包的。英國文化協會贊助的數目遠遠少於一成;生力啤只給了我們啤酒,但沒贊助現金,其他牌子也差不多。我們主要的投資者是名企業家,他娶了本地姑娘,住香港幾十年了,他愛香港,也想在此辦個Supersonic音樂節!」辦一個幾萬人參與的國際音樂節並不容易,你們是全職嗎?Jay笑:「如果計時間嘛,那可能是……」他正職是攝影師、也拍錄像,Mike的正職是IT顧問:「我們辦Clockenflap不為賺錢。」為甚麼會固執堅持?「We are different,其他人沒那麼有耐性,聽到不能做就氣炸了,但我們逐步去爭取。」會覺得港府對音樂很不友善嗎?Mike:「我個人認為,政府不理解藝術的價值,我們是很國際化的城市,香港本應是個大熔爐!像西九,如果在外國都會交由民間管理,政府這麼富有,根本不用考慮怎令西九有盈利呀,只要文化上有價值就好了。只能說他們太受地產商思維影響了。」
最想請Radiohead
談香港的文化政策,他們說擔心政府把西九變成了「文化主題公園」,談戶外表演,他們說看到政府對待戶外音樂表演者的手法,令人看不過眼。於是反其道而行,錢不是主要考慮,請來國際級的樂隊,玩兩天,但兩天通行證只收$590(國際一級樂隊來港玩一晚票價就要近千了),「我們不大懂做公關,所以去年免費,大家都不知道原因呢,哈哈!人人都以為有大牌子結帳,而今年人人都以為我們賺大錢,但頂多是打平吧。」Jay:「如果要賺錢,我們不會找這麼多大名的,那多花錢呀!我們想把Clockenflap的名字打響。如今要請樂隊來,他們也許還搞不懂我們是甚麼,但如果Fuji Rock請他們,大家都搶着去!」問他們自己最想看哪個單位,Mike:「哎呀,最想看的都沒請到,我們請過Radiohead,但時間上夾不到,但之後我們會盡力請到他們來的。有一隊勁Band呀,跟Radiohead差不多啦,本想今年請他們來,他們也想來,但最終來不到,惟有明年見吧!」
袁智聰:超現實音樂節
去年Clockenflap落地西九,一眾音樂人、樂評人都叫好。兩年都有份出場打碟的袁智聰,更形容它是2011年「Event of the year(年度盛事)」。「因為這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大型國際音樂節。去年我是Day 1第一個打碟的DJ,中午12點就到了,人不多,天氣雖冷,但陽光充沛,我只穿件Tee,很舒服。又由於我一直在後台,見到很多Artist,也做了好多訪問。其實以往三屆Clockenflap我都有去,頭兩屆在數碼港舉辦,頭兩屆是收費的,到了第三屆搬到了黃竹坑工廠大廈中。去年搬到了西九,整件事好超現實,它明明是在香港市中心,但感覺又像離開了香港。加上有好幾隊樂隊我都是很想看的,例如Bombay Bicycle Club、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不算好Top,但很中我們Indie樂迷。最神奇是去屆是免費入場的,入場人數很多,我經常撞到朋友,也許因為好天氣,大家都笑容滿面。」票價方面,今屆收費,但陣容更勁,「好抵,當初大家想,單單一個Primal Scream都$500,要看兩天會不會要一千呢?」談到香港從前戶外音樂節的歷史他說:「當年Rock-it是初階,大家對戶外音樂節已有形式的期望:草地、啤酒食物、自由空間。在我看來,Wild Day Out不算是我們理想中的音樂節,太多圍欄了,也沒草地,感覺上沒有自由氣氛。自由空間很重要,你可以睡草地,也可以去另一個台聽其他音樂,在場內你不會見到保安監視你,氣氛自由。」對袁智聰來說,唯一希望有改善的是食物,「作為一個素食者,我是無啖好食。記得我去過北京《摩登天空音樂節》,食物選擇就多好多。」
袁智聰推介:
「Primal Scream當然會看,De La Soul也是傳奇,不過看過了。所以,最想看的是新晉樂隊Alt-J、Lucy Rose等,例如Lucy Rose是去屆幫Bombay Bicycle Club做和唱的;Alt-J剛拿了英國Mecury Prize音樂大獎,他們是一隊民謠底,加上點迷幻、Hip-hop的Eclecticism(折衷主義)的新Band,頗受注目。另外有以三個感嘆號做隊名的!!!,他們是2000年後出來的punk-funk樂隊,隊員近十人,在亞洲不容易看到,還有出道時被稱為New Rave的Indie Dance樂隊Klaxons。其中我特別想看!!!及Alt-J,因為他們的音樂組態比較特別,一隊樂隊之中可能有三個敲擊手。本地樂隊多數看過了,但我記得去屆觸執毛玩得好好,而且出場時剛好遇着日落,很難忘,今屆也想多看一次!」
Clockenflap小資料:
日期:12月1日(六)-2日(日)
部份陣容:
Day 01:
Primal Scream、Azealia Banks、Chochukmo、Sneaky Sound System、Shamus Dark(FEAT包以正)、!!!、Chet Faker、Lucy Rose等等
Day 02:
Klaxons、Alt-J、The Rubens、恭碩良、De La Soul、Bastille、Mark Gardener、Tiga等等
預售票價:
兩天通行證:$590(限量)、單日$390
學生票:兩天通行證$490(限量)、單日:$290
臨場票價:
兩天通行證:$690、單日:$490
學生單日:$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