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說他最愛吃餃子。的確,餃子是中國北方傳統美食,這位山東之光自然從小吃到大。而在日本、韓國,餃子亦是一道常見菜式,配料、製法各有不同,卻萬變不離其宗。
記者:歐陽曉思 攝影:劉永發 模特兒:Candice
習俗:餃子交子好意頭
愛吃北方餃子,每次到北京都必去餃子店打一打卡。餃子店在北京隨街可見,只需十元八塊就吃得到,不僅飽肚,更是北方人的主要食糧。在北方人眼中,因為餃子外形酷似人見人愛的銀元寶,一盤盤的端上,取意「元寶滾滾來,新年大發財」,成了財富的象徵;加上餃子有餡,帶有招財進寶之意。此外,「餃子」諧音「交子」,在除夕當晚事先包好,踏入「子」時(大年初一)即煮來吃,適逢舊歲與新年交替,吃餃子就有「更歲交子」之意,象徵辭舊迎新、大吉大利。
北京 手工製作
在港找正宗北方餃子,不能不提北京水餃。這兒的餃子,餡兒不同,價格也各不相同,但價錢都很大眾化就是了。老闆張氏夫婦廿多年前從北京來港,過年過節愛包餃子送親朋好友,朋友吃過讚不絕口,就慫恿開舖,結果大受歡迎。問到包餃子的秘訣,張生謙虛的說沒甚麼花巧,只是堅持每天手製,並按照太太娘家的祖傳方法。看他把麪粉皮包着肉餡,對摺一次,手一揑一放,再把兩角向內屈摺便成,手勢熟練,像變魔法。我看,秘技全在於他的指法,只稍稍馬虎,餃子即變形或肚破餡流。除鎮店的正宗北京水餃,小記吃過這裏的茴香豬肉水餃,咬開即流出豐富肉汁,內裏滿是細切的茴香嫩葉,菜和肉的比例大概七比三,茴香那強烈的清凉芳香,相當滋味,怎麼吃也不會膩。張老闆說,他們每天先把肥瘦豬肉剁成肉糰,再拌入醃料冷藏一晚,翌日才加入新鮮的茴香。冷藏時肉汁被冷凍成碎冰,就可輕易包入麪粉皮中,烹調時融化為肉汁,故特別Juicy。怪不得平日外賣連堂食,日賣千多隻,就連發哥也曾經在附近逛畢相機店再來外賣餃子!
北京水餃店(2368 3028)
尖沙嘴柯士甸路15號B地下A2舖
日本 迷戀煎炸
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報道,說日本人想吃餃子,得先想清楚隨後是否有工作或社交活動,原因是日本餃子餡裏多有大蒜,很多人怕吃完會有口氣。話是這麼說,這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可是瘋狂的迷戀餃子,不過在他們的概念裏,餃子只有煎和炸兩種做法:送入口,一咬香脆的薄皮滲出肉汁的才叫餃子!餃子跟飯更是不可分開的,好些日本人餐餐吃餃子定食也不覺膩。
愛吃日本餃子的識途老馬,對這間八王子餃子店應該不會陌生。他們的餃子與別不同,全因他們不像其他餃子店用買來的餃子皮,而是自設工場出產自家製作,每塊劃一重七克、直徑八厘米,比較薄和煙韌。皮雖然薄,卻不會影響到餃子的口感。這裏主打幾款口味的餃子,當中包括最經典的八王子餃子,以豬肉和椰菜做餡料,以傳統日式的生煎做法慢慢煎香,雖然等候需時,但煎起的餃子特別焦香脆口;另外,他們還加入了一些以泡菜、冬菇等食材來做的餃子,除了生煎之外,還有鐵板、香炸和湯鍋選擇。不過這些還算是小兒科,他們說冬天更會推出朱古力餃子,未知味道如何,到時一定要來試一試。
八王子餃子店(2380 1377)
旺角通菜街73號
韓國 泡菜味濃
自古以來,韓國不少文化也受到中國的衝擊影響,所以韓國人吃餃子的飲食歷史也着實不短,只是他們喜愛把泡菜也加到餃子裏頭,自成一格,別有一番風味;去韓國的港人,不少也會到超人氣的明洞餃子店朝聖,吃一趟地道之味。
在香港,雖然韓國食肆開到成行成市,但也不是每間都賣餃子,而位於「韓國街」的秀韓國餐館就可找到正宗的。老闆娘Sue表示,韓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一套包餃子的方法和餡料,惟絕對少不了泡菜。這兒的蒸手工泡菜餃子就以泡菜、粉絲、韭菜、豆腐、芽菜、豬肉、葱等材料做餡料,泡菜微辣,配上自家製醬油,味道出眾,泡菜餃子表面呈淡紅色,皮兒薄餡兒大,吃起來清淡微辣,很是爽口。這樣一來,雖然其本質與傳統餃子無異,但加入了顯著韓國元素的泡菜餃子,卻成了地道的韓風美食。另一款辣甜酸鮮菜伴炸餃子,更是韓國年輕一族的至愛!
秀韓國餐館(2311 0133)
尖沙嘴金巴利街7號安聯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