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入四十之齡的陳小姐,打扮時尚進入診症室。近數星期,她察覺看近物或閱報時很吃力,勉強看久了,會覺得眼睛很累、痠痛,甚至頭痛;看智能手機的時間久了,再看遠物更覺模糊,需要數分鐘才可把遠物看清。恐防患上眼疾故求診。詳細檢查後診斷為老花,她雖然已預期可能是老花,但確診後依然抗拒。
老花大概是最早的老化現象,約年過四十後就會出現。為甚麼隨着年紀增加會出現老花?其實與水晶體及圍繞水晶體周圍的睫狀肌有關。水晶體有彈性,它可藉由厚度的改變調整折射能力。這厚度的改變則靠着圍繞水晶體周圍的睫狀肌幫忙。藉着不同的折射力,才得以將遠近不同之景物的影像清楚聚焦在視網膜上。
可惜隨着年紀增加,水晶體會慢慢變硬,彈性變差,在看近物時,因為無法彈回較厚的狀態,聚焦力不夠,因而變得模糊不清,這就是老花的成因。
簡單來說,老花眼是一種隨着年紀增加而逐漸失去看近物時聚焦能力的疾病。老花眼的問題通常從四十歲過後開始出現,嚴重程度會隨年紀增加再加劇,一般到約六十歲後才趨穩定。老花眼的診斷有賴眼科醫生或驗光師的檢查。水晶體的硬化是必然的老化過程,戴上老花眼鏡是最簡單而有效的矯正方法。老花眼鏡有單焦、雙焦、三焦及漸進式多焦等各種不同選擇。患者可依個人不同需求及適應能力,與眼科醫生或驗光師討論後選用。近年也有幫助老花眼的隱形眼鏡及一些適合某些病人選用的激光矯視方法。
老花眼這個診斷之所以那麼受人抗拒,可能因為診斷名稱有一個「老」字,但我們在四十之齡往往還很年輕及健壯,卻被冠以一個老花之診斷,可令很多人懊惱吧!
撰文:眼科專科醫生袁淑賢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