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聲色:<br>五百港女,起死回生?──在娛樂文化下自立名氣 - 陳嘉銘

蘋果聲色:
五百港女,起死回生?──在娛樂文化下自立名氣 - 陳嘉銘

「五百港女」因為一個facebook留言,頓成熱話,她的比堅尼泳照,以至三位前度,都繼而被網上「巴打」揭露,聲勢所及,不下於剛晶婚宴的星光滙聚,所拉闊的戰線,亦比何韻詩公開出櫃的同志遊行,更見無邊無際……網上最新說法,已是「巴打」們叫大家見好就收,尤其當「五百港女」的未婚夫都出面求饒的時候,事情是否就此告終?
要把「五百港女」與剛晶婚宴與同志遊行相比,雖說小巫見大巫,卻更見她的威力:因為那是她的無心插柳,只為親友人情問題而在臉書發洩,卻因網友不滿而把事件「發揚光大」,以至它與同周的娛樂事件並列,再次證明要打造「名氣(Fame)」,絕不必然要靠億萬婚宴或千人集會,而是那單打獨鬥的僭越──挑戰公眾早已認可的價值。五百港女把禮金量化,貶低心意,被視為踐踏人情,直接衝擊了這個講求「好客之道」城市的道德準繩,想當然就是「香港公敵」;是故一夜成名,會是她的宿命!
然而故事未完,因為她令人想起Paris Hilton。

Paris Hilton VS 保守價值

Paris Hilton是美國希爾頓酒店大亨Conrad Hilton的孫女,天生家財萬貫,自小萬千寵愛,而貴為酒店傳人,更早晚名成利就。有趣的是,她不甘只為酒店未來掌舵,而一意朝荷李活邁進;在2003年,她自拍的一段與男友的性愛片段在網上流傳,繼而被美國保守觀眾指她有違道德,可同時突破了她本來平平無奇的星途,讓她當時的電視劇《The Simple Life》,在Fox劇集頻道中取得高收視佳績。Paris Hilton就此名聲大噪,席捲歐美,也為亞洲觀眾認識。
各地對她的說法好壞參半,而她其後的醉駕、偷竊及財困,都教她蒙上陰影,然而反過來看,其實她的形象,早因性愛影帶而好不到哪裏!不過她依然成功,是她不靠父蔭搶奪名聲,而是靠獨力迎戰美國社會對性行為的保守價值──更有說是她親自散播影片,若然屬實,就更見她本着一將功成,以此揚名立萬!
Paris Hilton成名於2003年,比facebook的出現,早了一年,可她已看到網絡傳播,以至挑戰公眾價值的威力;「五百港女」未必有此成名勇氣,卻又更像與Paris Hilton同一陣線,踐踏了不少人同樣要維護的核心價值──前者是香港的人情世故,後者是美國的正氣凜然。兩人都受到非議,更被起底清算,可Paris Hilton倒是聰明女孩,把握拍戲機會──縱然不少都像《恐怖蠟像館》(2005)裏,愚蠢卻賣弄性感的角色。另外她亦在2006及2012年分別出版音樂專輯,還參與慈善工作,比如為洛杉磯兒童醫院籌款,及鼓勵年輕人投票,雖有說她從來沒有在美國任何地方選舉投票,可她在否認的同時,也懶理形象長處低潮。畢竟,她接受自己活在底線!

港女個性×名氣佐證

沒有多少人會像Paris Hilton般因為財雄勢大,對底線形象愛理不理;「五百港女」更不必然就有對方的萬丈信心,可倒見成名的命格相近,那就是被公眾一沉百踩!她的未婚夫說,女友不開心,也要照常上班,可那迹近名人(Celebrity)的結果,要「五百港女」的私生活暴露公眾眼前,已是不可掉頭;唯一可作的,卻非跪地求饒,而是乘勢崛起!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想做明星,但既然形象已立,何不為那份港女個性──勢利又坦白,奄尖而潑辣,堅持到底!試想,專欄人王迪詩都是以此成名,年初《盛女愛作戰》的「人生導師」Winnie也因此晉身電台,雖說毀譽參半,卻總有發聲以至被認同的空間。香港的娛樂文化,不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對等二分,以見「五百港女」縱不是萬人迷,卻已進入尋常百家,亦可反過來在這個受網絡帶動的社會氣氛下,重力還擊,堅稱己見更何況,她其實可能道盡了不少港人隱於心內,那少收人情的不憤宣言。
是故「五百港女」成名,可以是敗也風雲,卻亦是成也風雲的先聲──敗於網絡流通的成名代價,卻或可成於後續發展的扭轉乾坤,如Paris Hilton的起死回生。她可以此為戒,亦同時在公在私,堅守原則;畢竟特立獨行,孤芳自賞,本是充當明星的自信本質;這份個性,不用億萬打造,不由千人簇擁,卻是自立名氣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