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醫院變提款機 <br>修會97年起吸金13億 建超豪宿舍

法國醫院變提款機 
修會97年起吸金13億 建超豪宿舍

【私院混賬】

【本報訊】私家醫院混賬一揭再揭。審計署日前踢爆聖德肋撒醫院(俗稱法國醫院)在09及10年,以捐款及支付「許可使用費」名義,先後向經營團體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送上巨款。《蘋果》翻查醫院歷年財務報告,發現修會早已將醫院當成提款機,未計自組牟利公司在醫院提供服務,自97年起已從醫院吸金逾13億元。財源滾滾下修會更於07年一筆過支付2.05億元購入醫院附近地皮,建成15層豪華護士宿舍。

記者:嚴敏慧

審計署報告揭發,聖德肋撒醫院在2009及2010年兩年間,分別向經營團體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支付3.03億元許可使用費,又捐出1.8億元給「擁有共同董事的公司」。
本報翻查聖德肋撒醫院,自97年成立公司以來呈交過的財務報告,發現修會將醫院當作提款機由來已久,醫院每年都有支付巨額許可使用費予修會,並作出捐款予有共同董事的公司。其中歷年支付的許可使用費累積高達7.24億元;而給予擁有共同董事的公司的捐款,累計亦接近5.87億元,兩者都以審計署揭發的09及10年金額最高。

法國醫院於07年約花2億元買入露明道地皮,並於去年建成一幢15層高的豪華護士宿舍。黃耀興攝

買二億地皮毋須做按揭

修會更與醫院本身,以及數十名專科醫生合組多間私人公司,在院內提供醫療服務搵真銀,其涵蓋範圍包括掃描、腫瘤治療等。根據政府與修會簽訂的批地條款,若醫院有盈利,必須用於改善或擴展醫療服務,但現時醫院透過成立私人公司形式將醫療服務分拆,作為這些私人公司大股東的修會,每年便可直接獲利入賬。
修會歷年來不斷吸金逾13億元,源源不絕的財政收入使修會變得財大氣粗;除早年斥巨資為姊妹醫院聖保祿醫院,進行翻新及重建工程,更有足夠資金買地建樓。本報發現,由修會持有的一間私人公司「穗安」,於07年9月以2.05億元,購入九龍城露明道一幅逾9,000平方呎地皮,土地註冊處記錄更顯示,穗安當年買地毋須做銀行按揭。
穗安董事包括聖保祿女修會省會長何美蘭、張月娥、馮彩華及古穗生,四人同時亦是聖德肋撒醫院的公司董事。而穗安隨後以買賣方式將地皮轉到修會名下。修會隨即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改建做一幢15層高的護士宿舍及訓練學校,大樓已於去年完工。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修會把醫院當成「搖錢樹(cash cow)」,把13億元巨款轉移入修會,做法有極大問題。他促請政府迫令醫院公開所有賬目,而過去從醫院取走的金錢亦應歸還,「除直接減價回饋病人,政府應透過罰款減少醫院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