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董建華、曾蔭權在位時民望低迷,他們就經常指出原因是溝通不足,這即是說,不是他的政策有問題,而是港人不明白,所以解決方法就是溝通,令港人明白。於是他成立了很多溝通的機構,例如策發會和一個鮮為人知的「公共事務論壇」。以兩人的慘淡收場,就知道這些措施有多大成效。
梁振英不愧是梁振英,他也認為他的低民望不是源於政策有問題,但也絕不是溝通問題,而是政府沒有鼓動支持者對抗反對派。
有左王之稱的邵善波,自加入梁振英政府出掌心戰室後,就把它變成邵善波之友俱樂部,將一眾沒有政策研究經驗的人引入中央政策組。身為政府的智囊,邵當然要為政府的低民望負責,而他開出的藥方就是要鼓動支持政府的人出來,他並開宗明義的說中央政策組是政府的工具,這句話和江青當年受審時說她只是毛澤東的一條狗一樣,毛要她咬誰她就咬誰。
工具論,證明邵的目中無港人,因為即使是獨裁如共產黨,也沒有一個官員敢說他不是服務人民的,只有政治上已死亡的江青才敢把真心話說出來。
至於「監察」網上言論,具體方法就是發動支持政府的人在網上反擊。一個政府要改善民望,上策改善施政,改善不了,就應下台;中策是引入反對派意見,作出妥協;下策是和反對派全面撕裂,以行政手段打擊。
現在邵善波提出藥方,不就是下策嗎?早前無綫電視的《新聞透視》形容網上言論有如獵巫,如今政府要發動民意戰,才真的是獵巫,因為這是用行政權力發動保守勢力對反對派的打擊,是香港版的文化大革命。
整個中央政策組既然只是梁振英的工具,實在不應由公帑付薪,理應由梁振英找數。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