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一連三天的第21屆東盟系列峯會,可視為中美新任領導人確定後的國際焦點,雖然中國仍由現位總理溫家寶出席,新任總書記沒有以國家副主席身份列席,但溫總表明希望建立中國與東盟的海洋安全合作關係。奧巴馬更於連任後,立即出訪泰國、緬甸和柬埔塞,並且出席這次會議;希拉莉和國防部長帕內垥更早於前數天趕赴澳洲、新加坡訪問,且於周日在泰國與奧巴馬會合。
三巨頭剛巧在會議前齊集於東南亞,突顯美國重返亞洲,以經濟和政治圍堵中國的步伐,在奧巴馬連任後更為急迫。
美游說泰國孤立中國
經合組織(OECD)估計,中國最快可於四年後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今次三巨頭赴泰國訪問,主要是游說泰國簽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以加強弧立中國在亞洲太平洋區的經濟地位。
早前希拉莉訪問澳洲之際,更鼓勵澳洲與印度聯合軍演,加上美國早已取得派軍進駐達爾文港,顯示除了第一島鏈外,更以澳洲和印度作為監控印度洋、南海的盾牌,緬甸更是加強第一島鏈與澳印盾牌的重要「棋子」,並且配合去年美國藉詞迪格加西亞島(Diego Garica)於2016年租用期滿,預早租用澳洲在印度洋北部的科科斯島(Cocos Island)建立無人機基地,藉以監控中國於印度洋及南海間建立、強化中國海上絲路的「珍珠鏈戰略計劃」。
未來五年中美鬥掠奪
新任總書記習近平的就職講話於對外事務未有太多觸及,然而胡錦濤的十八大講話指出要「高度關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安全,積極運籌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不斷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顯示加強海洋安全力量已成為未來五年的戰略重點,特別是南海油氣資源及中東、非洲東岸運送過來的礦產資源,而且更可對日本的資源命脈起阻嚇作用。
因此,未來五年是中、美兩國在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資源掠奪的鬥爭時期,亦是中國經濟能否再現突破的因素之一。
郭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