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電視台邀請了香港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訪談。作為特區政府智囊的他,為處於弱勢的政府想了一條「好橋」,就是主張在網上打「輿論戰」!邵顧問覺得,特區政府不得民心,動輒得咎,源於在這個泛政治的社會裏,政黨政客不斷鼓動民意撈本錢,但政府卻因為要保持中立,往往處於「捱打」狀態。所以惟有監察網絡,甚至積極參與口水戰,才能夠逆轉民意,提升政府支持度……
當然,你或可說這是個別人士的意見,但觀乎政府近期不斷利用賣廣告、找地區人士和公務員製造支持聲音,便可知輿論戰其實早已啟動。
邵顧問構想這網絡舌戰的前設是:香港人的民智低,心態羊群,容易受左右搖擺。所以他才會認為只要找一大群打手全天候監視網絡,一旦遇到反對聲音便以洗版創造支持的假輿論,管理民意自然大事可成。這套內地style的管治觀念,不僅是對香港民智的侮辱,更是自打嘴巴:政府不是常說今日香港社會太政治化嗎?但面對反對聲音,邵善波的心態正正就是把問題看得太政治化了──市民接連反對政府政策,無論政府高官以至這個所謂顧問,都沒有認真考究並回應市民為何反對這些政策?背後基於甚麼恐懼?如何制訂令市民安心的政策?他們只是一味歸咎於政黨煽動民意,還把一切的問題統統推說香港「太政治化」……這種賊喊捉賊的無賴性子,才是不得民心的主因。
當然,網絡力量固然不能小覷,但在香港這個發展成熟、資訊發達的社會裏,民意的趨向是建基於事實。只要政府真的以民為本,政策合理,哪怕再厲害的政客、再別有用心的傳媒,也不能煽動數以十萬計的市民站出來,表達對政府政策的不滿。聽到邵善波準備作輿論戰的言論,真教人憂慮,但不是為了怕網絡上越來越多打手而愁煩,而是想到這麼多窩囊在尸位素餐,為社會藥石亂投、屎橋亂扔,只怕香港真是the worst is yet to come。
勇先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