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某地,初生的犬隻還沒分清毛色,比較混沌,但日漸成長,分了黑犬和白犬。在犬社會中流傳着一個希望:黑犬下世仍當犬,白犬有機會投胎做人。
黑犬對白犬十分羨慕:「你真幸運,下輩子就可以做人了,穿漂亮衣服,吃盡山珍海錯人間美食,還可用兩腳走路,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多麼驕傲!」
白犬聽了雖開心卻一臉煩惱:「下輩子能做人當然好,你所說的我非常嚮往,不過只擔心一件事──我最喜歡吃屎了,做了人,不知道還有沒有辦法吃得上呢?」
這就是狗的「境界」,當了人還念着牠心愛的食物,因為這是長期習慣,也是狗性──「狗改不了吃屎」。讓牠轉化為高等動物,登上了高位,高瞻遠矚一番,也達不到人的「境界」。
常見人們形容狗,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一般而言,狗眼看人低、狗頭上插不得金花、狗咀裏長不出象牙、狗仗人勢、狗急跳牆、狗肚子盛不了四両香油……最積重難返本性難移,正是「狗行千里吃屎,狼走千里吃肉,狐狸做夢也想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