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昨午(周日)抵達曼谷,展開亞洲三國之旅,今天更歷史性訪問緬甸。奧巴馬連任之初,把迫在眉睫的「財政懸崖」問題和以巴衝突丟在一旁,急急進行亞洲之行,是要趁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即將大換班之際,為美國重返亞洲的外交政策背書,爭取更多亞洲盟友來制衡中國,並試圖為自己建立外交功績。
奧巴馬東南亞三國之旅為期三天,先在泰國逗留18小時,向這個逾半世紀以來的長期非北約盟友示好,強化雙方在反恐、緝毒和經貿關係。奧巴馬在參觀卧佛寺後,到醫院拜會正在養病的86歲泰王蒲眉蓬(Bhumibol Adulyadej),然後跟總理英祿(Yingluck Shinawatra)會晤。
今訪緬甸見昂山素姬
不過,他此行焦點卻是今天閃電訪問仰光6小時,成為首位訪問緬甸的在任美國總統,其間會到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的寓所拜會,並與總統登盛(Thein Sein)會晤;還會到仰光大學發表演說。之後會轉飛到柬埔寨金邊進行歷史性訪問,並出席東亞峯會。
這是奧巴馬自2009年上台以來第五度訪問亞洲,也是今年第二次,而且是他連任後首次外訪,凸顯他第二個任期是如何重視亞太區,當中涉及戰略和個人需要。
奧巴馬內政一無是處,經濟疲不能興,惟有像歷任美國總統那樣希望能解決以巴衝突,名留青史。他曾訪問埃及和沙地阿拉伯,又多次試圖恢復中斷多時的以巴和談,可是以巴和談停滯不前,近日更在加薩爆發激戰。至於他支持的阿拉伯之春,即使推翻多名獨裁領袖,但換來的是民主大倒退,極端伊斯蘭教徒掌權,利比亞淪為無政府狀態,美國駐利比亞大使更遇襲身亡。
自詡是美國首位「太平洋總統」的他,惟有將視線由中東轉移到東亞,因他意識到21世紀是亞太的世界,而美國過往忽視東亞,讓中國崛起,於是趁中共領導層換屆,南韓和日本大選在即的良機,挾剛連任的強勢訪亞,為重返亞洲政策提供絕佳宣示作用,爭取更多國家靠攏美國,進一步圍堵中國。
跟中國維持「既合作又競爭」
雖然美國政府否認奧巴馬此行旨在圍堵中國,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Thomas Donilon)只說這是「我們下一階段重新平衡的新開端」,所謂「重新平衡」是指跟緬甸、泰國和柬埔寨接觸,並跟中國維持「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
緬甸軍方勢力仍大,改革步伐並未理想,但奧巴馬高姿態訪緬,明眼人都知道美國想挖中國牆腳,爭取緬甸「遠中親美」,透過放寬對緬制裁,讓美國企業到緬甸投資,擺明是以這種甜頭來獎勵緬甸政府,向北韓和其他跟中國友好的國家傳達明確訊息:只要肯開放改革,並跟美國「埋堆」,這些好處就會落在他們身上。
美聯社/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