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製成肥料缺乏農場接收

剩菜製成肥料缺乏農場接收

【白費心機】
環保組織綠領行動過去一年在屯門推行廚餘回收,住戶收集廚餘製成肥料,用於社區農圃。總幹事何漢威指政府一直扼殺本地農業,將來即使加快回收廚餘,亦擔心將來欠缺農場接收肥料。他直言:「成條產業鏈斷咗,肥料唔可以用落社區到,其實農業對減少廚餘有極大作用。」

綠領行動過去一年在屯門居屋兆麟苑推行廚餘回收計劃,住戶製成肥料可用於社區農圃。

將來每日有50噸

58歲家庭主婦尤太種了菜心、芥菜,她讚揚肥料效果極好,「用廚餘水淋菜效果好好,幾日後咁快咁大棵又青綠」。另一主婦布太指收集廚餘後,每日丟棄的垃圾數量減少近半。
何漢威指兆麟苑廚餘回收計劃僅30戶參加,但社區農圃仍未能消化居民製造的堆肥,部份要轉送屋苑作綠化用途。他指政府未來在小蠔灣和沙嶺建立廚餘處理廠,每日處理500噸廚餘,最後能轉化出50噸肥料,擔心肥料未能得到最佳運用。
何漢威表示:「如果冇咗農場接收肥料,我諗政府要處理都幾麻煩。」他以粉嶺馬寶寶社區農場為例,每兩周便能消耗一噸肥料。
本港過去透過農業減少廚餘,例如魚蛋廠的魚頭魚尾回收做成餿水,轉賣予豬農、雞農。隨着政府減少豬牌和禽流感影響,豬農、雞農數目大減,回收廠因餿水需求下降而倒閉,廚餘最終運到堆填區。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