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立會否決同志平權不合理<br>專家促政府保障同性戀

指立會否決同志平權不合理
專家促政府保障同性戀

【本報訊】立法會否決對保障同志平權作出諮詢的議案,令反歧視同志議題重回輿論浪尖。美國性教育專家表示,只要社會存在歧視,就必須立法保障被歧視的群體。他批評部份宗教團體以同性戀不合乎道德為由,公然抨擊同志,剝奪他們自由選擇性傾向的權利,「道德不應該成為表達性傾向的障礙」。
記者:袁樂婷

有30多年臨床、教學培訓及公共政策實務經驗的Marty Klein應家計會邀請,來港與百多名中小學教師及大專學生分享性教育經驗。他指,性教育應該為學生提供全面性知識,包括認識兩性身體、兩性關係及健康的性行為等,以便他們作出適當決定,刻意避談反而更危險。

不應只灌輸異性戀訊息

「性教育不是要禁止青少年發生性行為,這是天大的錯誤」。他舉例,如學生知道懷孕的原因及過程,他們自然懂得如何有效避孕,以及決定是否發生性行為。假如他們明知道有風險,仍任性妄為,「那他們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性教育課程中亦應包括多元化的性傾向及性別認知,「絕對要談到同性戀,但並不止於同性戀,我們要看得更深、更闊」。如果政府和學校只願灌輸異性戀訊息,引導學生建立「只能與異性發展親密關係」的思想,「目光太過短淺」。
早前立法會否決對保障同志平權作出諮詢的議案,Marty Klein認為並不合理。一旦社會出現歧視,政府便有責任保障被歧視的群體,「這應該是毫無爭議的……保障所有被歧視的人,等於保障了所有人」。

每個人有權作不同選擇

他指,不同性傾向的人都應該受到尊重,「每個人都有權做不同的選擇,有權選擇喜愛的音樂、電影,當然也有權選擇與甚麼人相愛,這很正常」。歧視同志就似喜歡流行樂的人歧視歌劇愛好者般無稽,「我看不到任何理由,同性戀者要承受有別於異性戀者的待遇」。
Marty Klein批評,不少宗教團體以同性戀不合乎道德為由,公然歧視同性戀者,是濫用了「道德」二字。他稱,道德的本質並非要限制人們選擇性傾向,故不應該成為表達性傾向的障礙。如有人仍抱持這種偏頗的觀念,「只會不斷為社會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