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文所述,我在「兩岸三地癌症防控交流會」上,介紹了香港在乳癌普查的情況,反映香港政府目前的做法,遠遠落後於兩岸,令人嘆息。
二十多年前,我在廣華醫院,成立了全港第一個,利用乳房X光造影機進行的乳癌普查計劃,引進第一部低電量、可供普查用的X光造影機。該機並非由政府撥款,而是由東華三院董事會捐贈。
該普查計劃運作至今逾廿年,而廣華從中收集的資料顯示:通過普查找到的乳癌數字,與國際普查數字脗合──即每一千個沒有症狀的健康女性,接受普查後,發現有五個患上乳癌。
其次,是覆檢率(Recall Rate),大概有一成左右,即普查每一千人,便有一百人要再進行深入檢查,以確知是否患癌。廣華上述兩項數據,均符合國際乳癌普查的平均標準,反映香港有足夠資料,去支持及推行全民乳癌普查計劃。
此外,廣華普查計劃找到的乳癌患者,通過定期檢查發現期數會較早,腫瘤少於一厘米的,佔發現個案約一半。而乳癌基金會的資料庫,卻顯示定期檢查發現的癌症不足兩成。
資料庫向七千名本港乳癌患者收集數據,結果發現今天的乳癌患者,以第二期佔最多,約有四成。據資料庫顯示,腫瘤在兩厘米以下的第一期患者,逾半只需做手術;而第二期術後兼要進行化療的,卻佔八、九成。這些資料,值得政府詳細了解去評估全民乳癌普查的可行性。
乳癌第一、二期治療費,可以相差數倍。以私家計,單做手術約十幾萬元,而第二期以上做足化、電療及標靶藥等,動輒要六、七十萬元。從普查費與治療成本比較,食衞局是時候進行研究。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