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沛冰報道】灰甲及香港腳令人尷尬又煩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發現,可引致香港腳等皮膚病的新品種真菌,命名為「外瓶黴屬香港型」,有病人感染該菌後右腳拇趾出現灰甲,治療逾半年才康復。專家表示,該菌有可能入侵人體其他器官而致命,特別是免疫力低人士,呼籲市民要注意個人衞生防止感染。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研究過去12名感染真菌外瓶黴屬(Exophiala),而到瑪麗醫院求診的病人個案。參與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胡釗逸表示,有11名病人感染的外瓶黴屬品種,是醫學界已知品種,但餘下一名病人感染的品種則文獻沒有記載。
他指出,該名68歲女病人本身有高血壓,於2010年病發,她右腳拇趾有甲癬(俗稱灰甲),但她感染的外瓶黴屬與已知品種不同,經化驗及基因排序後證實是新品種,港大微生物學系將該菌命名為「外瓶黴屬香港型」(Exophiala hongkongensis)。
可引致灰甲及皮癬
該名女病人是文獻中全球首宗外瓶黴屬香港型感染個案,服藥治療逾半年後康復,情況與已知外瓶黴屬相若。
胡釗逸表示,外瓶黴屬存在於周圍環境,如洗碗碟機、蒸氣浴場及浴室等熱及潮濕環境。外瓶黴屬可引致不同皮膚病,如灰甲、香港腳及皮癬;免疫力低病人有機會被該菌入侵器官,嚴重可導致死亡。
另外11名病人年齡介乎3至88歲,部份人病情較嚴重,其中一人原本健康良好,但染菌後出現肺炎;一名末期腎衰竭病人,染菌引致腹膜炎。有兩名病人消化道受感染,包括一名患有地中海貧血症的3歲男童,以及一名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43歲女病人。
有3人於腳趾或手的大拇指出現灰甲,另一人已持續5年右手手腕腫脹,一人右手中指腫脹3年,一人有慢性皮膚感染及一人有香港腳。
胡釗逸表示,外瓶黴屬香港型有可能入侵人體其他器官,導致死亡,特別是免疫力低的人士。因化驗外瓶黴屬有一定困難,故實際感染人數被低估。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表示,灰甲及香港腳是很常見的皮膚病,灰甲患者一般是服藥四個月,再加上藥水治療。若病人本身免疫力低而皮膚有傷口,真菌有機會入侵器官。